朱建军老师在浙工大讲座文字摘选:
听众A:
朱老师,我提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今天在座的除了我们心理咨询师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我们的辅导员,他们不是专职做心理咨询工作的。刚才很多问题都很专业,我提一个普通的问题。我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们大学校园里,网络成瘾的学生的群体不少。从我估计, 5%的比例可能会有。往往他的成绩也比较差。我们的辅导员在碰到这样一些群体的时候,很多时候很无奈,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办,社会好像也不知道怎么办。我想请问朱老师,你是学心理学这个专业,你对这个群体怎么看?这个群体到底有没有可能改观、改善?
朱老师:
很好,谢谢。老师也没办法,家长也没办法,社会也没办法,我要说我有办法,可能有点牛皮吹得太大。所以首先说一下,的确不好办。但是你要说有没有办法,还是有办法的。我以前也处理过一些网络成瘾。我觉得你刚才说的学习成绩和他的成瘾有相关关系,实际上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其实有的时候可能很难说。也可能因为网络成瘾,学习成绩差;也可能因为学习成绩差,所以他心理压力大,然后又不知道该怎么缓解心理压力,于是就上网,然后就网络成瘾了。这俩可能是互为因果的。
但是一旦形成了之后,他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为我网络成瘾大,所以学习就好不了;学习好不了,就会有心理压力;有心理压力了之后,我又没有别的办法来缓解,于是就上网;但是一上网就更网络成瘾,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这个可能是一个主要的。所以网络成瘾从总体上来说,就和酗酒成瘾、吸毒成瘾,跟任何成瘾一样,它是一种成瘾现象。成瘾现象的特点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两个:第一,这个事情本身能够给他带来快乐;第二,这个事情可以缓解他的压力、焦虑。这个事情可以给他带来这样的一种快乐,所以他就不容易放弃;然后这个东西又可以缓解他的压力,就更不容易放弃。其实这个时候你想要他改变,真的很难。这是分析方面。
那应该怎么解决呢?我觉得解决也是两个方面。第一,你首先要分析他有什么压力。如果他的学习不好,给他带来的压力有多大?有什么地方我们有什么办法帮他解决?比如说我们有什么心理学方法去帮他缓解压力?我们怎么样帮他找一个很好的计划,让他能够在学习上提高?使得他更多去上网的那些压力的方面,我们就用一般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帮助他去缓解,然后帮助他去解决,帮助他去想办法,让他这个困难能够小一点。这是这一层。通过这个,他上网的动机能够减少一些。
另一方面是快感的一方面,它带来的快乐怎么样消除。这就跟我们戒毒、戒烟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有一定的强制性,使得他不能够像他任意的去做。如果一点强制性都没有,希望他能改变,这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怎么样去强制?多大强度的强制性?这里面就有度的问题。我知道外面有一些网瘾的中心,很高的强制性,管得特别厉害。如果你再上网,有非常严厉的惩罚。而且也没机会上网,因为那个地方压根就没网。这种我觉得强制性过度,当时是可以戒掉。但出来以后,一旦回到了们现实的环境里,有网可以上,但是没人管的时候,他很快就回去。我听说山东那边有一个姓杨的,叫杨永信,直接拿电击仪,谁上网就电。这个实际上我觉得已经违反了心理咨询师的治疗伦理,已经不仅仅是方法的错误,这已经是违反道德行为。所以这种高强制性质的,甚至带有高控制性的,像那种我刚才说的杨永信,逼着大家都必须得听他的话,让他完全服从。这个实际上是完全违反伦理的,就应该告他,那种是肯定不行的。
如何处理学生的网瘾问题?
我们怎样用一种合理的、适度的强制性,让他能够减少这种网络成瘾行为呢?一般我们建议的原则是用一个叫做行为矫正计划,或者叫做行为矫正协约。就是你跟他要有一个行为矫正协约,跟他一起定。不是完全你强加于他的,是你跟他一起定的。我知道你现在也想戒网瘾,但是我也知道你现在毅力不够,你需要借助外界的监督。那么好,我们大家一块商量定一个协约。这个协约定的方法有几条原则。第一,定这个协约的时候,要双方——有网瘾的学生和我们一起定。就是让他有发言的机会,而且我们不强加于他,这样的话就可以。
第二个是一定要循序渐进。很多时候我们戒这个东西,往往失败,都是因为太急于求成,希望他一下子就把这个瘾戒掉了,这个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说他今天上网多少个小时算上瘾,比如12个小时算上瘾,我们要求他在两个月内降到11个小时,只减1个小时就算成功。这个目标你千万不要太急于求成。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因为做不到。你的目标定得比较容易达到,就可能会成功。成功了以后,他也会有自信,下一步会比较容易。这是目标上要循序渐进。
第三,奖惩要特别明确。你做到了,一定要有奖励;你做不到,一定要有惩罚。执行奖惩的时候,要特别平静。行为疗法有几个原则,你执行强化或者惩罚,这个时候你不能过于情绪化,不是说你怎么这样、你还改不了等等,你不能这样。很平静地说,你现在违反了咱们俩一块儿定的协约,你没做到,所以根据我们提前定的,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惩罚,这样他觉得你是对事不对人。如果你要特别情绪化,他觉得你是对人不对事,他觉得你在发脾气,他就对你有排斥。但如果你比较平静地去执行奖惩,他就觉得你是对事不对人,他对你的排斥就会很少。然后这样的话去过一个阶段,他就可能会改进一下。等到第一级目标改进后,再做第二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做下去。
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说,你也不需要把他彻底治好。很多上瘾症状我们要求他是改善,而不是彻底消除。如果他还是上网,还是有一点瘾,但是不严重,也不是太影响学习生活什么的,那也就算了。就像我们平常喝老酒一样,我每天要喝一盅其实也没关系,但每天要喝二斤,就不行。
只要按照我刚才说的几个原则去做,还是有效果的。我以前做过的一些都有效果,都没有彻底治好,但是都有,每天上网时间能比过去降低一半差不多,我觉得也可以了。
听众A:
你刚才说的很对,可以进行分析压力,制定行为计划。但问题是学生没这个动机,怎么办?
朱老师:
其实我觉得,社会压力本身也是动机。比如说你现在让他去做,为这个家长、学校让你来,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压力,那你是不是想让这个压力减小一点?我觉得你跟他去说的话,这也算是动机吧。所以对他有一定的社会压力还是有益的,这点能成为一定程度的动机。当然,动机可能不够大,这样可能治疗起来效果会比较差一点。这种现在没想出什么办法,我觉得这个真的没办法。因为有些人没有动机,他是因为什么呢?他是因为抵触。他有对家长的抵触情绪或者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你们越让我怎么样,我越偏偏不怎么样。这种情况下就把他的动机抵消了,我们会觉得他没有动机。但是如果在第一个阶段跟他交流的时候,你很推心置腹,共情得很好,然后你对他的动机其实也会有察觉的。你觉得没有,往往还是抵触情绪造成的。但如果他自己没有这个抵触情绪,他觉得你很理解他,他觉得你们之间的共情关系建立了,他心里还是有点顾忌的。
如何处理学生的网瘾问题?
听众B:
我刚才本来想就网络的问题,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改变吗?比如说12个小时改成11个小时的时候,同时好像要积极的替代。这一个小时里面积极的活动,替代它。然后11个小时再减到到10个小时,把这种替代继续增加。这样子能够去冻结这个时间。
朱老师:
对,是这个意思。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太心急,希望一下子就改变,而且希望他把省出来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这个目标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所以就很难成功。你要说能够把他训练成一个,比如说我每天上网很长时间,现在把上网的时间改成打打篮球,这个其实就应该算成功。而不会像好多老师、好多家长期望的那样,这些时间都必须拿来学习,他可能做不到。我觉得目标可能要合理,才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