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灵成长

    你为什么要讨好别人?

    2019-11-18

    你为什么要讨好别人?

           朋友小A总是为自己的人际关系感到苦恼,从小到大一直没什么朋友。有时候同事聚会约她,她的内心总会挣扎犹豫着要不要去。不去吧,不好意思拒绝,要是拒绝了同事会不会生气?再说了,拒绝次数多了,同事们以后都不会再约自己,会被同事们疏远了。但是去吧,自己也真的难受。每次聚会都害怕自己不会说话、说错话。不说话吧,又担心被认为很高傲看不起别人,说话太多又担心抢了别人的风头。聚会时冷场了会感觉有压力,感到自己似乎有义务暖场不然就坐立不安感到很尴尬。看到别人交头接耳,就觉得是不是别人在笑话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同事们讲的笑话,哪怕自己觉得一点也不好笑,也会挤出一个笑脸附和一下。自己有时想讲个笑话暖一下场,也是要思想斗争很久,怕别人觉得不好笑,因此每次都会悄悄的观察别人的表情。

           朋友小C,在婚姻里常常感觉到累抱怨老公不体贴,而她的老公对此大为不解。比如老公下班回到家就瘫沙发上玩手机不说话。小C的内心就会开始各种涌动:他是不是生气了?不然怎么都不主动和我说话?我哪里做错了?是不是他到家发现我还没做饭?然后开始觉得委屈,觉得自己也才刚下班到家啊,老公为什么就对自己摆脸色了?他怎么不主动做饭?越想越难过。


           突然老公开口说话了:老婆,一会我们去那家新开的电影院看场电影怎么样?


           小C顿时松了口气,原来老公没有生气呀,还好还好。连忙说:好啊~


           于是老公问小C想看哪部电影。


           小C心里又开始打鼓,啊?最近新上映了哪些电影?我选的老公会不会不喜欢,会不会他不喜欢还不说,最后暗自一边生气一边勉强陪我去看电影?一想到这些就放弃了自己原本想看的电影,只回了一句:你决定吧,我无所谓。说完心里又暗暗期待老公会选那部自己感兴趣的电影。


           最后小C和老公去看了一场她并不感冒的电影,老公看得很开心,小C却闷闷不乐,觉得老公是不是不爱自己了,居然没能看出来她对哪部电影感兴趣,明知道自己不那么喜欢科幻片还非要选这个。但小C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开心,因为害怕被指责作。甚至还因为担心被老公看出来自己的不开心而有所掩饰。但心里的失落感只有她自己知道。


           小A和小C都是比较典型的讨好者,她们的想法是不是看着很熟悉?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这是讨好者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讨好。以下情形,看看你中了几条?
     

    面对一般的人际关系,讨好者会设想:

     

     

    ○我不受欢迎,不被喜欢 ;

     

    ○我好像没什么值得TA对我好;

     

    ○如果我不答应这件事,TA一定会生气;

     

    ○这件事TA会不会是出于不好意思拒绝而答应我;

     

    ○如果我这样子去麻烦TA,TA可能会生气;

     

    ○刚才这句话,是不是显得我没教养;

     

    ○我讲这么多,是不是显得太爱出风头了;

     

    ○我是不是太主动了,显得我低人一等;

     

    ○TA刚才那个眼神,是对我不耐烦了;

     

    ○TA这次主动帮助我,我何德何能?怎么办?好像无以为报啊。

     

    ......

     

    面对亲密关系,讨好者更是患得患失:

     

     

    ♡TA不说话了是不是生气了,不行,我得试探一下;

     

    ♡TA一直在看手机是不是觉得和我说话很无趣;

     

    ♡TA居然没有主动点我爱吃的菜,一定是不在意我;

     

    ♡今天的微信消息TA没有像平常那样秒回,是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

     

    ♡电话没接也没回,TA一定是对我不耐烦了;

     

    ♡TA来接我下班时被堵路上了,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对TA提要求;

     

    ♡TA说这个菜烧糊了,是在埋怨我吧;

     

    ♡他多看了对面那个苗条女孩一眼,肯定是嫌弃我长胖了;

     

    ♡今天通话时TA没有像往常一样等我挂电话了再挂,一定是哪里不对劲了;

     

    ♡关门的声音这么重,我又哪里得罪TA了。

     

    ......

     

     

     
     

    心理分析

     
     

          习惯于讨好的人通常内心都比较敏感,因为要捕捉、揣摩对方的情绪。因此会选择忽视自己的需求,尽力去满足他人的需求。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关系中总是去讨好是一件非常消耗的事情。为了保护自己,慢慢的就会变得回避社交、倾向于封闭自己。另外常常和讨好这个词组团出现的还有自卑、没主见、懦弱等。因为它们的根源是一致的,都是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得到好的照料。

     

          一个婴儿会去讨好照料者吗?不会,至少在一开始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讨好,讨好是干嘛用的。

     

          那为什么长着长着,有些人就开始讨好了呢?这是由于童年与照料者互动模式印刻而成的。一个很小的孩子面对父母时,如果这个父母心里有性别期待/ 偏爱其他的孩子/ 人格不健康/ 忽视孩子等情况发生。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和照顾使自己能活下去,不同的孩子会发展出不同的生存策略。有的孩子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来获得爱,有的孩子让自己变得体弱多病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也有是通过讨好父母的方式来获得爱。一般来说,能演变成固定下来的模式,一定是当年能够成功获益的生存策略。

     

          一个习惯于讨好的人,不管他的生理年龄多大,他的内心始终住着一个充满了恐惧的孩子。因为恐惧自己不好被嫌弃,他需要努力掩饰自己;因为恐惧自己不被爱,他会努力扮演一个乖巧懂事不让大人操心的孩子;因为恐惧被抛弃,他会不断修剪自己羽翼以符合他人的期待。

     

          外界一点负面评价,他会感觉世界崩塌了,会紧张不安懊恼不已,怀疑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怀疑是否做错了什么。当面对选择的时候,会瞻前顾后,担心自己的选择会出错,不敢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以避免承受可能的出问题后内心的自我攻击。

     

          虽然这套讨好策略是在小时候针对主要照料者发展出来的,但随着长大就会泛化到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这让讨好者一边因为这个模式感到痛苦,一边无法停下来,因为这个印刻实在是太深了。

     
     

    解决办法

     
     

         当习惯性想要去讨好的时候,请按一下暂停键,暂停讨好的行为。

     

          觉察一下内心的感受,看看内心里都升起了什么念头,这些念头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情绪。一般来说这么陪伴自己的感受后情绪强度会有所下降,等情绪缓解的时候,再来分辨这是真的吗?如果我不讨好,后果真的会那样吗?

     

          另一方面要理解自己的童年经历,不要谴责自己,接纳自己暂时可能就是停不下来,这样即使可能一时半会解不开这个心结,也不至于继续打新的结。

     

          比如,此刻我就需要按一下暂停键,不让自己继续陷入:我写的东西会有人看吗/ 没人喜欢我的文章吧/ 写成这样还敢发出来......诸如此类想要讨好读者的念头,然后我陪伴了一下我内在那个恐惧的孩子。再然后......你就看到了这篇文章。

     

    作者简介

    黄素芬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PET父母效能训练准讲师

    专注于意象对话疗法

    转自微信公众号:lushanxinlixue

    图片、文章来自心海湾或友人授权使用

     

     

     

    心海湾心理咨询

    微信:xinhaiwanxinli

     

    心海湾——您心灵的港湾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一个: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命运是什么?又如何“逆天改命”?

    下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变好 | 周星驰版《济公》影评

    相关展示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