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灵成长

    “我太难啦!最近我压力很大”:“创造性接纳”帮你化逆境为资源

    2020-05-24

    “我太难啦!最近我压力很大”:“创造性接纳”帮你化逆境为资源

    抖音上一直有一个热梗,就是那个:我太难了!老天,最近我压力很大!”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原版或是模仿版的。
     
    这原来只是网络红人giao哥拍的一段土味搞笑视频,却因为其沙哑沧桑的嗓音,加上其发自内心的表达,再配合其应景的音乐,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于是,在各大视频平台,无数网友以此为背景,来吐槽、调侃自己生活中的不易。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都有各自的难处,承担着各种不同的压力。每个人都会有低潮期,那要如何从中走出来呢?
     
    我们今天就来谈一下逆境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逆境?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还用说吗?不就是事情进展不顺利、目标没有实现、自己过得不好,这有什么好说的呢?
     
    不一定,同样的事情,有些人遇到了,认为自己处在逆境,有些人则不这么认为。
     
    那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区别?
     
    美国NLP大学执行长,迪斯尼、IBM等多家世界500强的组织顾问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在他的《醒觉领导力》中提到:
     
    •当一个外部障碍遇到一个内部障碍,就产生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一个外部障碍遇到一个内部资源,就产生了一个可克服的挑战。
    •当一个内部障碍遇到一个外部资源,就产生了一个幸运。
    •当一个内部资源遇到一个外部资源,就产生了一个魔术。
     
    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境”,指的就是第一种情况,即当外部有个障碍或困难时,自己的内在状态也不好,这才使一个障碍变成问题,两者缺一不可。

     
     
    二、为什么逆境会产生?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外部的障碍,它会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是一个可以克服的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内在的状态。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才使一个外部障碍变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呢?
     
    斯蒂芬.吉利根《潜意识之门》
    国际著名催眠治疗师,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斯蒂芬•吉利根(Stephen Gilligan)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神经肌肉锁结”引起的。
    “神经肌肉锁结”指的是,人的身体和意识被锁定在一个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和改变变得不可能,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产生。
    这种状态被吉利根称为“崩溃状态(CRASH)”,即:退缩、反应性、过度思考、隔离和怀恨。
    “退缩”指的是:在面对障碍时,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退缩了。
     
    “反应性”指的是:外界一有刺激,你就起反应,就像有个按钮似的。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失意的人很容易发脾气,就是这个原因。
     
    “过度思考”指的是:当你遇到一个障碍时,你的心智完全被它给占据了,没有办法想或做其他的事情,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它。
     
    “隔离”: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是属于某个系统中的一部分,比如,家庭、公司、或是某个团体,这些是可以成为支持我们的资源。而隔离就是把自己与这些系统失去连接,让自己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
     
    “怀恨”指的是,当我们处在这样的一种困境时,会变得充满愤怒、怨恨和攻击性。
     
    就是这样的“崩溃状态”让我们陷入了逆境之中。
     
     
    三、如何从逆境中出来,并转化逆境为资源?
     
    答案是:创造性接纳。
     
    创造性接纳,是斯蒂芬.吉利根博士的生生不息催眠的三个原则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它的源头来自于斯蒂芬.吉利根的催眠老师,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
     
    艾瑞克森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经历了很多的挑战,他有阅读障碍,还是音盲和色盲。17岁时还得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医生认为他会终生瘫痪。
     
    尽管遭受了命运的严重打击,但他并没就此屈服。相反,他对内在的力量一直保持着全然的信任。他深信,虽然在意识层面,他并不知道该怎样康复,但在潜意识深处却知道。
     
    所以,他让自己的头脑和身体放松下来,并向着潜意识深处说,我有一个想站起来的目标,请你帮我一个忙,请你指引我该怎么办。
     
    潜意识果真给了他答案:在全然放松状态下,他的心中映现出一幅画面:他儿时摘苹果的一个画面。
     
    这个画面是真实的画面,他儿时的确曾这样摘过苹果,当时他非常快乐非常享受。
     
    这一画面无比生动,细致入微,他的手缓缓地伸向苹果树上的苹果,似乎被分解成了一系列的细小的动作。
     
    而他只是全然放松又非常专注的情形下,去体验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手和身体的移动。
     
    这个摘苹果的画面不断在他脑海中想像,而他则不断去体验每一个细小动作中,手和身体移动的感受。
     
    几个星期后,这一画面中牵扯到的肌肉恢复了轻度的行动能力。
     
    接下来,他不断重复这一工作,每当想达到一个康复目标时,他都将自己交给潜意识,请潜意识帮自己一个忙。
     
    而潜意识也总是不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它可能是类似摘苹果这样的一个画面,也可能是一个其他意象,但都能指引他达到康复的目的。
     
    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只是积极地听从潜意识的指引。
     
    他非凡地应用了创造性接纳的原则,不仅让他重新站起来,后来他还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生和卓越的催眠师,并凭一己之力让催眠得到了主流医学的认可。
     
    在他的晚年时,他的身体因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承受着巨大的疼痛,但他还是凭借他的意念,活到了80岁。
     
    他有个信念是:无论生命给你什么,你都可以正向地应用它。
     
    如何做到创造性接纳?
     
    1、中正状态
     
    什么是中正状态?斯蒂芬.吉利根说,它就像是一位运动员的颠峰状态,即:既完全专注,又全然放松的状态。
    想像一下,你是一位运动员,正在做赛前的准备,周围有几万双眼睛看着你,他们向你欢呼,对你充满期待。
     
    而你丝毫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你的意识专注在正在做的事情上,且身体是全然放松的。
     
    牙买加飞人博尔特曾说,比赛前的放松心态,是他的宝贵财富,这能让他在比赛中可以放松下来,肢体更加舒展。
     
    他说,“在起跑线上,我从不考虑太多,没有什么理由紧张。相反,面对一项赛事,那是让人激动的事情,会很有趣。”
     
    他曾分享过他比赛的秘诀,他把100米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起跑、加速、高速和冲刺。而到了高速阶段时,他让身体完全地放松,让膝盖尽量抬高,这样身体就可以达到最快的速度。
     
    在他的颠峰时期,当他达到高速阶段时,就已经基本锁定胜局了。
     
    从博尔特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正状态对他的帮助。
     
    斯蒂芬.吉利根在《潜意识之门》书中介绍了一个回到中正的方法:
    通过正向记忆回到中正:
    让自己坐在椅子上,脊柱是挺直的,身体是放松的,意识是清醒的,无意识是敞开的。做几次深呼吸,随着呼吸的深入,身体就变得越来越放松。
    让过去的经验,那个美好的感觉、美好的记忆,从无意识中浮现出来:
    记得ta是几岁吗?记得还有谁吗?发生了什么很棒、很美好的事情?是一次成功的演出?一次心灵交会的体验?或者仅仅是听到一首优美的旋律?
    那个美好的、正向的回忆有几分的程度?(1-10)怎样可以使它再加强一点?
    想像这个美好的记忆是从你的中心出来的,那你的中心在哪里?可能是在你的丹田、胸口、或是上腹部的位置,都有可能。不需要用力,不需要去想,只是去感受。
    将你的一只手或双手轻轻地放在你的中心位置上面,与你的中心连接。
    经过以上的练习,你就可以处在中正的状态了。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瑜伽体式、冥想、跳舞、跑步等方式让自己进入中正的状态。
     
    2、创造性地转化障碍为资源
     
    斯蒂芬.吉利根说,创造性接纳,就像太极流动的一个过程,整个过程都是流动的。我们接过生命中的某一些问题、障碍、挑战,无论是什么,让它经过,流经你的内在,流经你的身体。
    不要试图去除掉些什么,不去评判,只是聆听、连接、欢迎,去邀请它们进入你的生命旅途,让它们带给你更多的流动性和可能性。
    创造性接纳让生命更流动、更有空间,也更有创造力。
    举个例子,德国著名的诗人里尔克,还是一名穷学生时,他住在教堂旁边的一间房子里。每到整点,教堂的钟声就会铛铛作响,严重影响他的作息和创作。
     
    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会叫苦连天,不停地抱怨,等到有钱了,就马上搬离这个地方。
     
    但里尔克并没有那么做,他没有抗拒或抱怨生命中流经的事物。
     
    相反,他打开自己,让一切的发生流经他身体、感官和心灵。从那里他得到灵感,接收到了一份生命的礼物,并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
     
    钟声敲响,就在我头顶的上方,
    清晰,锋利,
    感官在钟声中震荡。
    我感受,
    我拥有一种力量,
    去触摸世界,
    给它塑造成型,
    万物静立,
    等待我的抱持,
    否则他们就不会成为真相。
    是我的注视,
    让这一切成熟,
    我的目光,好像是一个新娘,
    看着一切向我走来,
    去遇见
    被遇见。
    我再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有一段时间,我的压力很大,整个人一直处在很紧绷和焦虑的状态。
     
    以至于到了晚上,我睡到半夜经常会突然间惊醒。醒来之后,身体就不由自主地抖动,感觉呼吸很困难,只能用口呼吸,且有一阵又一阵的危机感向我袭来。
     
    刚开始时,我会不加思索地憋住呼吸,缩紧全身的肌肉,以让抖动停止,并把不好的感觉赶出去。但我发现,一旦我这样做,之后我整个人就被焦虑感吞噬了,再也睡不着了。
     
    几次这样的经历之后,我就尝试换种方法,当半夜惊醒的体验再次来临时,我不去和它对抗,而是允许它,让那种危机感流经我的全身,而我全然地去体验它。
     
    慢慢地,身体的抖动和心理的危机感都减弱了,我顿时意识到,它其实是一份提醒。于是,我不断地对它说:“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提醒我、保护我,我收到你的讯息。谢谢你!我爱你!”
     
    过了几分钟后,身体的抖动和危机感都消失了,我又重新入睡了。
     
    说来神奇的是,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自动醒了,而且一整天都很精神,中午也不用午睡了。而之后的很多天都是这样。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我认为一个危机解除为止。
     
    这段经历让我领悟到,所有负面的情绪和感受背后都有着它正面的资源,如果你懂得识别它,它就能为你所用,帮你渡过难关。
     
    斯蒂芬.吉利根在《潜意识之门》书中介绍了一个创造性接纳的方法:
    “现在,我看到_____,我听到_____,我感觉到_____,我允许它流经我,穿透我、帮助我、带领我去创造一个_______。”
    例如,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听到外面工程施工的吵杂的声音,我感觉到一些烦噪和焦虑,我允许它流经我,穿透我、帮助我、带领我去创造一个内在的宁静。”
     
    这个小练习可以和中正的练习连起来一起做。
     
    经过持续的练习,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你都可以保持在中正状态,并像打太极那样去接纳并利用所有的流经。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当一个外在障碍出现时,如果我们的内在是崩溃的,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问题、一个逆境。
     
    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 首先,你需要让自己的身心中正,即专注而放松的状态;接着,你创造性地接纳那个障碍,让它流经你、穿透你,邀请它进入你的生命,让它给你带来更多的流动性和可能性。
     
    正如艾瑞克森所说的,无论生命给你什么,你都可以正向地应用它。



    参考资料:
    斯蒂芬.吉利根:《潜意识之门:生生不息的催眠》
    罗伯特.迪尔茨:《醒觉领导力》

    文章经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内在探险家,作者林晋毅

    上一个:如何疗愈“被遗弃感"?

    下一个:心灵成长||我们接纳孩子的能力与接纳自己的能力成正比

    相关展示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