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与心理治疗
简介
对个体而言,生理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并彼此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非常有必要在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关注心理健康水平。更有效的适应环境,快乐和有效的工作和生活。
其实,身心疾病与心身疾病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对其研究、处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有所不同。面对求助者我们首先需要作必要的鉴别诊断,以便准确定位求助者问题的性质。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作为身心疾病是因为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变化而引发了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例如:
(1)老年性痴呆,会出现抑郁消极、冷漠、多疑、恐惧等情绪变化,也可能有固执、爱发脾气等心理行为症状。
(2)经期心理情绪变化,据统计大约70%的青壮年女性会出现经期精神紧张,易疲倦、抑郁、忧虑、烦躁不安、容易激怒、好发脾气等精神心理变化,极少数症状严重者躁狂程度类似精神病患者,也有不少患者表现为迟钝、倦怠、不愿意工作,甚至不愿进入公共场所。
(3)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妇女一生中变化较大的一个阶段。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存在诸如额面潮红、头面颈部阵阵发热、出汗,伴有心慌、头晕、头痛、情绪不稳、性情急躁、易于激动、失眠多梦、耳鸣、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而消极、悲观意识,渐渐形成抑郁的心理状态,严重者有可能发展成为忧郁症,甚至极少妇女产生轻生的念头。更值得关注的是年轻女性由于卵巢早衰引起的“更年期症状” ,可能首先会以心理改变为先驱症状出现。
这些生理变化而导致的心理、行为的变化与当事人的社会认知﹑自我的认识无关,其心理、行为的变化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首先,身心疾病会出现精神症状,另外,由于病痛患者无法摆脱自身生理上的痛苦,对自身的人格渐渐也会产生否定的认识,此时,病人的精神表现同心身疾病患病的精神表现似乎相同。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广义的心身疾病就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因环境的改变造成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自我认识发生了改变,恶性事件的不良刺激,导致心理状态不平衡。而心理状态的不平衡最终影响了身体的生理变化,出现了心身转换。例如:以解离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癔病,这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症。所谓解离症状就是患者对自我身份无法正确识别和部分过去记忆的丧失。情感爆发是癔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症状:
(1)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型障碍。表现为①情感爆发②意识障碍③癔症性精神病④癔症性鬼神附体
(2)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型癔症。表现为①感觉障碍②运动障碍③躯体化障碍 。
另外,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s),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
深圳心理咨询
还有被称为“心理生理性呼吸系统反应” 的哮喘发作。很明显,哮喘患者存在心理暗示。春天是哮喘的多发季节,有些哮喘病人在春天的时候会很紧张,很害怕,很担心自己的哮喘病是否会发作。由于这种不自觉的“怕”,让本来不会发作的哮喘病人在春天发作了,本来发作时症状不严重的哮喘病人症状变得严重了。倘若患者能够保持正常平和的心态,这个容易发生哮喘的春天可能就不会困扰到你了。另外还有心因性阳痿、强迫行为等等。
有学者很早就提出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是: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并认为与特定的心理冲突有关。
也有人认为冲突是非特异性的,而人格类型则有重要发病意义。所以注重人格成长及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心身疾病有很好的防范作用。
许多的研究报道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各种疾病发生中均有作用。据统计,心身疾病的发病率,由于界定的范围不同,所以报道数据差异甚大,国外调查人群中为10-60%;国内的门诊与住院调查,约为1/3左右。由此看出心理健康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显著的影响。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心身疾病患者因社会刺激和自我意识问题而导致心理状态不平衡的时候,也会有身心疾病患者病变时相似的生理痛苦,患者在这时候感到自己是真的“病”了。对于心身疾病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在躯体症状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躯体症状,有的患者会反复求助综合医院,终没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更增加了心理负担。在求助者中我们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当心理问题处理了,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上一篇: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哪些?
下一篇:神奇!身体症状透漏情绪的秘密
其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