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子 摘自《心理月刊》
如果进行一个关于“因不分场合玩手机而误事之最”的评选,澳航飞行员,非你莫属。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在降落时因忘记打开起落架,导致飞机在离地面150时停止降落。原因是,飞行员当时试图给手机解锁关机,没有听到副驾驶的提醒。好在飞机没有出现事故。
你看得是不是已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自己恰好搭乘这架飞机,如果飞行员再来个其他失误操作……后果简直不敢想象。据说,台湾拟出台政策对行人和驾车的人玩手机进行处罚。现在,无论任何场合,坐车、开车、聚餐、开会……低头看手机忙刷屏的风景已经司空见惯。不分场合地玩,欲罢不能的原因是……
属于自己的状态
每逢同事们聚餐,Lucy总是不停地在看手机,刷微博看微信,很少参与大家的交谈。“其实我只是因为话题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大家交流的话题我已经发表了看法,没有其他什么可说的,还不如在手机上看些有趣的资讯,顺便记在备忘录里。” Lucy说着打开手机里的备忘录,上面有待办的事项,还有跟工作相关的资讯。
心理咨询师赵沛超博士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表现出一贯的或特定的举动时,说明他/她希望在不同场合里依然处于自己的状态,并不想跟所在的场合融合。”也许那个场合让我们感觉无聊,有压力,或者厌恶。
“通过玩手机,我们就制造了一个过渡性的自我空间。手机就相当于过渡性的客体,因为手机不会批评我们,评价我们,总是跟我们在一起,并且通过手机我们还可以跟我们喜爱的资讯、喜爱的人发生关系。”
逃避沟通的压力
在公开场合,玩手机很多时候可以让我们躲进一个让自己感觉更舒服的状态。不光如此,现在很多夫妻都表示,回家后一人看一部手机,往往整个晚上都没说话,有时候,玩手机其实是在逃避相互去沟通那些家务琐事。“孩子要不要老人帮带?家庭的财政大权归谁管?一沟通就会起争执。各人玩各人的,也算是给对方一些私人空间吧!”娜娜每天晚上等孩子睡着后,就独自看微信,跟朋友们聊聊天,直到眼皮子打架。
类似的情况很多,在饭店,经常会看到不少夫妻,点完菜就不再说话,各自低头玩。心理咨询师宫学萍认为,夫妻间抱怨没话说,责任还真不在一方。“一人一半吧,如果你想改变,需要你先把手机放下。比如周末,你想不想安排二人活动,去打球?看场电影?还是睡到自然醒,一睁眼没什么事情可做,继续玩手机?”关键就在于你想不想改变。
虽然通过玩手机可以暂时逃避沟通的压力,但时间长了,这种压力会以更大的强度爆发出来。用玩手机的方式躲避与人的交往,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来自于内心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在张沛超看来,其实这类人内心最深层次的愿望是想投入交流中,但会迫于习惯、生活的惯性,依然故我。
精神满足的需要
不分场合玩手机,大多都是吃喝不愁的人。因为现在的生活太便利了,要洗衣服有洗衣店的人上门,要吃饭可以叫外卖,“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时,我们就会追求虚拟的精神满足。”宫学萍说。的确,我们会为手机上的一个笑话笑上半天,也会痴迷于爱人在网络另一头的浓情蜜语。“只有当肉体上需要被照顾时,才会发现身边有个活生生的人更需要。”
就像小莉之前很享受跟墨尔本男友的相处。一年下来两个人从来没觉得距离是个问题,男友每天再忙也会抽出1小时的时间跟在北京的她保持视频联络。最近,小莉跟男友分手了。“前段时间,我做了阑尾炎手术,痛得连路都走不了,才发现在网络上说再多遍保重,也抵不过身边有个活生生的人给你拿个枕头,倒杯热水。”
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满足个体的娱乐化,更便捷,这可以让我们逃避一些并不太喜欢的事物。“但任何一个系统,都需要我们忍受或耐受一些并不那么爽的事情。当每个人都追求爽的感觉时,系统就散了、乱了。”宫学萍说。就像同事们一起聚餐,还有其他以社交场合,即使话题不是你感兴趣的,如果你能稍微用点心,多点耐心,就能建立更多、更深厚的人脉关系。
当然,如果你认为玩手机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况且自己身边也没个知情道义的人,那就尽情享受用手机跟朋友聊天的乐趣吧!
PS.放下手机小练习
1.做时间记录。周末时,看自己一天有多少时间都花在手机上,然后给自己每小时的幸福度打分。当你在阳台上给花时;当你陪孩子聊天,听孩子讲学校的故事时;当你约好朋友一起出来喝茶时,感受是怎样的?对比那些真正让你的生活变得更有质量的事情,你会发现幸福不仅是此刻的感受,还有结束后的意义感。而玩手机只是此刻的感受比较好,一小时后就会觉得没劲。
2.玩叠手机或让手机蹲监狱的游戏。聚会时,大家把手机都摞在一起,或者把手机锁子一个箱子里,让手机蹲几小时监狱,谁先动谁埋单。也可以组织一个AA聚会,拥抱当下,当发现更多的人也跟自己一样时,就会产生共鸣感。
3.建立自我的觉察能力。当老公跟你说别玩手机时,你不是要指责他小气,而是在想自己是不是太过分了?当你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时,才会有所变化。
4.把手机扔抽屉一天。当你觉得没什么事情可做的时候,你自然会想着去突破,就像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出去散散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