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科普

    中国心理学漫谈|中国人敬奉祖先一二事,你怎么看?

    2024-06-03

    中国心理学漫谈|中国人敬奉祖先一二事,你怎么看?

    中国心理学漫谈|中国人敬奉祖先一二事,你怎么看?

     

    作者:朱建军;来源:微信公众号:内明心理;ID:neimingxinli

     

    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祖先所在的那个位置,就有点像其他民族心目中神所在那个位置一样,祖先就像是个神。

     

    我们在每年会有一些特定的节日啊或者节气啊,有一些仪式:我们在清明节要去上坟,要祭拜祖先;我们在阴历的七月十五,我们要去烧纸,给祖先送钱;我们在天快冷了的时候,还要烧寒衣,把这个衣服给我们的祖先;我们如果在外地待了很久,刚回到家乡的时候,我们就要到祖先的坟墓上去见一见我们的祖先……这些做法就跟外国人,他到了星期天就要去教堂去见一见上帝,要去供养一下上帝,是一个道理。

     

    那反过来也是一样,他们的神会保佑他们,我们的祖先也会保佑我们,至少我们心里面是这么相信的。



     

    我会听到有一些故事里面,就在讲祖先怎么保佑子孙的。比如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说某个人某一天,在这个暴风雨的日子,跑出去到一个超市去买东西,他站在那个超市门口,当时风雨很大,所以他就待在那个超市门口,他也不能往外走,往外走就被雨淋了。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他已故的爷爷的声音,就跟他说,“赶紧往旁边走十步。”他就觉得好奇怪啊,然后再听听,果然这个声音又在这么说,于是他就犹豫着往旁边走了十步,结果刚走完,就听到一声大响,上边的一个广告牌正好砸到他刚刚站的那个地方。

     

    我们中国为什么会有这种故事呢?

     

    就是大家心目中会相信,碰到这种危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会来救我们的,这就是我们祖先保佑我们的方式。

     

    当然我们的祖先并不是上帝,甚至也不是神,我们可能把它叫做“鬼”。但是实际上你从语言学上来说,“鬼”这个词在早期中国,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个很正面的词,它就是代表“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它就是身体死了,留下的那个精神的东西就叫做“鬼”,它并不是一个坏的存在。

     

    墨家就专门有一个词叫做大鬼,它那个意思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人说上帝那个感觉差不多。我们中国人也相信祖先的鬼是肯定不会害我们的,我们祖先的鬼它是会帮助我们的,它是会保佑我们的。

     

    通过这样一种信仰,我们和我们的祖先之间就会保持一种永不中断的联系。我们的歌里边会唱,祖祖辈辈留下我,然后我们要保卫我们的祖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保卫呢?我们就会说,因为这片土地是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神圣的。

     

    比如说对别的民族来说,可能有些地方叫做圣地,什么耶路撒冷,麦加,这是圣地。那么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就是圣地。所以我们的整个中华,它的每一块土地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圣地。

     

    我们一代代传下来的那些道德规范啊,那些教诲啊,它本质上来说也是我们祖先作为像神一样的存在,他们所留下的一些戒律和神圣的命令,神圣的指令。所以实际上中国人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虽然可能并不信一个像上帝一样这样的神,但是我们仍旧是有信仰的。我们这个信仰仍旧是带有神圣性的,而我们这种神圣性又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它跟我们的生活不是割裂开的。

     

    所以中国人互相打架的时候,一个人要侮辱另外一个人,他就可以去侮辱这个人的祖先,去骂他的祖宗,而那种被骂的人就非常愤怒,为什么呢?因为对他来说,他听到别人骂自己的祖宗,就仿佛是一个宗教信徒,听到别人在侮辱自己所信仰的那个神,是这样一种感觉。神被别人亵渎,当然是最令人愤怒的事情了。

     

    那这种把祖先神圣化的这样一种信仰,它有什么好处和什么不利处呢?

     

    我觉得从好处上来说,他能把人的这种对神圣性的这种追求,和人的这种日常的情感能够比较方便结合在一起。

     

    因为我们小的时候见到父母,父母就是我们祖先中离我们最近的那个祖先。我们可能还能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也是离我们很近的那个祖先。等他们去世之后,他们也一定程度上会变成神化的一个形象,会也变成神。这样的话,我们的神就和我们生活中的人,他们之间是有过渡的,他们不是割裂的。

     

    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做人要讲道德,给我们讲很多东西,那等他去世了,我们长大了,那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教育,这些教诲就是这种神圣的教育。

     

    那么不利的地方在哪呢?

     

    比如我们能想到的一个不利的地方,就是不同的人各有各的祖先。这样的话,好像我们大家信的不是同一个神,那是不是就不容易把我们不同家庭中的人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了。

     

    比如人家都是信同一个神的,那些信同一个神的人,他们就会很齐心。而中国人呢,我们各有各的祖先,然后我们是不是就不容易那么齐心了呢?这个的确是让人有点担心的一个问题啊。而且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你也的确会发现中国人相对来说,不太齐心的这一面。但是这个问题不太大,是因为我们在往上追,追到很远很远之后,那我们就可能很多人都是同一个祖先了。

     

    比如,过去农村你们这个叫张庄的人,他们往上追,追到最后可能都是某一位姓张的,是大家的共同祖先。李庄的人,就是某一个姓李的是他们共同的祖先。然后再往上追,追到很久很久之前,那我们中国人也有一些大家都共同的祖先,比如皇帝,比如颛顼,比如尧舜禹……这样一些全中国人共同的祖先,他就成为了一个可以把全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的,像神一样的这么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可以大家去拜黄帝陵,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大家的认同感。

     

    有人说少数民族呢?其实少数民族跟我们也有很多的这个共同血缘。五胡乱华的时候刘渊,他就说他实际上是有刘邦的血统,他的祖先老外婆是汉初的时候,我忘了是哪个皇帝和亲的时候,送到草原上的一个皇族女儿,一个公主。所以刘渊说我也是刘邦的外孙,曾外孙,远远的外孙。成吉思汗据说身上也有刘邦的血统。如果再往早追,你会发现什么苗族啊,甚至朝鲜族啊,他们的祖先,也都有和我们共同的一些血统。深圳心理咨询师

     

    把祖先去当神来看,也有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些人假如他祖先是挺恶的一个人,比如秦桧,那么这个就不太利于他们的后人去认同,因为你的祖先是那个故事里边的反面角色。

     

    但是这个问题其实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也是有办法解决的。什么办法解决呢?秦桧的更远的祖先,更远更远更远的秦桧的祖先,他其实也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些中华的共同祖先,也是正神,也是正面角色。

     

    其中某一代可能有某个祖先做了一些坏的事情,邪恶的事情,或者是愚蠢的事情,或者是胆怯的事情,就是某一些不好的事情,使得中间的某一代祖先不能成为正神,但是子孙实际上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祖先去挽回这个污点,就是抹去这个污点,挽回这个名誉上的污点的。

     

    比如,如果秦桧的后人,有某个人在这个抗日战争或者其他的对外战争中,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立下功劳。那其实他的每一份功劳都可以抵消以前秦桧所干的坏事,从而使整个秦家好像有更好的一个评价。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有办法解决的。

     

    刚才我说到这儿,我又提到一个中国人的特点,就是我们中国人其实在自己和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后代之间,他有一个叫做什么道德名誉的共享和分担。你一个人做了好事,大家就会说你光宗耀祖了,你祖宗的脸上都有光,因为你做了好事。相反,如果你做了坏事,大家就会说你辱没了你的祖先,这件事情让你的祖先好像脸上也没有了光彩。深圳心理咨询

     



     

    同样,你做的事情也会影响你的后代,做了好事,你的后代也会从中继承很多的光环;如果你做了坏事,那你的后代也要跟着好像有一笔道德上的负债一样。有的人如果做的坏事太坏了,大家就会诅咒他断子绝孙。因为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一些无辜的后人,必须继承他罪恶所带来的那个感情负债或者道德负债了。

     

    所以总结一句说,儒家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类似宗教的东西的话,那这里边的神就是祖先。所以当我们做一件好事,我们说,我们希望我们自己能够荣耀我们的祖先的时候,就像是其他宗教里边的人说,我希望我的行为能够荣耀我的主,我的神,是一样的道理。

     

    这种广义的宗教,或者说这种信仰,实际上是人的本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所以我们不要把这个当成是一个迷信,我觉得不应该限制那些中国人敬奉祖先的那些传统或者习俗,不要把那些说成是迷信。这些东西对中国人的精神健康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果我们彻底的禁绝了我们去烧香啊,烧纸啊,敬拜祖先这样的一些民俗的话,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后代就只好相信别的神,别的民族的神。这样的话,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内聚力就会大大受损。

     

    【 朱建军 】: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创始人、回归疗法联合创始人;中国社会心理协会环境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工联心理健康工作委意象对话学部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心理学组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

     

    主要心理学著作有《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你有几个灵魂》、《释梦:理论与实践》、《心灵的年轮》、《中国的心理与文化》、《回家 越走越快乐:回归疗法入门》等三十多部。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内明心理(ID:neiming心理)每日分享一段语音,用语音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让生活有温度。

    上一个:中国心理学漫谈|被淡漠的节日文化

    下一个:中国心理学漫谈|中国人的战斗力——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相关展示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