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2019-10-29

    童年缺爱的女孩,长大后会怎么样?
    纪录片《奇遇人生》中,26岁的金像奖影后春夏,谈到自己面对亲密关系时,眼里透露恐慌和不安。
    她说:“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我没见过。”
    春夏出生在云南,自小父母离异,父亲坐牢死在狱中。
    读书的时候成绩差,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偷窃,早恋时被男友骗,她偷钱和手机,被家里的大人关在家里打,跪了一天一夜。
    在父爱缺失的童年里,她被孤立过、被欺负过、长大之后,她敏感又脆弱。
    在原本该好好谈恋爱的年纪,她害怕亲密,不想花精力去维持一段关系。她说,担心自己没能力维持幸福的能力。因为幸福的瞬间怎样被放大和延伸,这个办法,她没学过。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小时候缺爱是一种怎样的经历?”。关注和回答的人都很多,点赞最高的大概有几个:
    “会自然而然的习惯和人保持距离,不会索取也不敢给予。”
    “恋爱会很没有安全感、多疑、猜忌,很容易把爱我的人推开。”
    “自卑、敏感,许多精力用于内耗。”
    “羞于表达感情,无法与人真正亲密靠近。”
    从小缺爱的人,敏感又心酸,渴望爱又害怕爱,难以开展一段亲密关系;一旦开展了亲密关系,也容易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里写到: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传统教育总以为无视孩子内心需要的严厉教育,能让一个人更快成长,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
    事实恰恰相反。童年缺爱的人,更容易成为巨婴和愤青,他们在潜意识里拒绝长大,终其一生寻找的是,无条件的童年之爱。
    父母与子女,慢慢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心里有情,嘴上无话,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常态。
    因为我们奉行的不是亲密,而是管教——教,多过爱;孝,多过爱。
    一个读者初三的时候,父亲中风晕倒,她从小跟父亲关系好,很想去医院陪伴。母亲逼她去上学,告诉她初三了,学业最重要。甚至父亲住院期间,家人也不允许她去探望,怕分心、影响学习。
    “学习真有那么重要吗,比亲人的生离死别更重要?”
    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她。直到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明白其实是大人怕麻烦,觉得小孩帮不上什么忙,就不要添乱了,还不如去上学。
    在传统“我为你好”的管教中,父母的感受是主体,他们只愿意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孩子的情感常常被忽略。
    一个朋友跟母亲吵架,母亲问:“如果我不是你妈,你是不是早就不理我了。”朋友回答:“是的。”
    身为成年人的她,一直小心地选择与认可自己的人相处,远离像母亲一样,不断打击她的人。
    血浓于水,对很多人而言,是一种无奈。真正塑造亲密关系的,不是血缘,而是尊重与认可。
    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明玉与蒙总的关系,明显比她与父母的关系亲密。
    在父亲苏大强面前,苏明玉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母亲赵美兰;在蒙总面前,她才活成自己——那个坚强、果敢、有勇气、有智慧的苏明玉。
    因为不被认可,苏明玉在父母面前缺乏安全感;而蒙总,她的师傅,是看到她身上闪光点的人。
    在心理上,他更接近父亲的角色,甚至雌雄同体,成了明玉心理上的双亲。
    一个人活在爱里,会越来越好;缺乏安全感,则会处处拧巴。
    那些父母眼里的坏孩子,不是天性顽劣,而是缺乏爱与认可。这常常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孩子越拧巴,父母越用力教育,然后孩子更拧巴了。
    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用一万句话去伤害,是父母最常犯的错。
    2007年,王朔与母亲一起参加《心理访谈》。在访谈中,他一再问母亲,如果我是一个杀人犯,你还爱我吗。
    母亲回答:“我会举报你。”
    王朔当然不可能真去杀人,但这个答案显得冰冷没有温度。
    很多人,虽然为人父母,却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爱。
    爱,不是正确、伟大、通往成功之路的学校,而是一片土壤、一个港湾。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说,父母在家中最重要的责任是倾听,以及在需要时给予(孩子)鼓励。
    当米歇尔对母亲抱怨学校里的老师,母亲通常平静地听着,偶尔插一句“噢,天哪”和“噢,真的吗”。
    “她并不纵容我的怒火,却会认真对待我的沮丧。”
    “她告诉我,你有权利不喜欢你的老师,只是这位女士脑中的数学知识,你要掌握。”
    没错,这就是爱。
    爱是一个子宫,包容我们所有的阴暗、不堪、愤怒与失态。
    当一个人,处于这种强大的安全感中,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严歌苓说,所谓成功,就是知足。人心里不缺爱、不自卑、不沮丧,不一定非去证明什么,就容易知足,从而变得成功。
    王朔的母亲出过一本自传《一家人》,在这本书的最后,这个在儿子眼里不懂爱的母亲写到:在这里,我想对儿子说:“妈妈永远爱你。”
    可惜,这份迟来的爱似乎没有收到回音。
    不是所有的伤害,最终的收尾都是原谅与放下。
    正因为世上有很多“来不及”与“不原谅”,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才需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去爱:尊重一个孩子成长中的错;接纳一个人生命中的残缺。
    人无完人,因为有爱,我们才变得完美。
    东野圭吾曾在《时生》写到:“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并不是你不够好,只是不够幸运而已。
    我们无法穿越到童年,改变过去受过的忽视和伤害,但是认识过去,可以改变在你人格中的负面特质,治愈自己,变成一个可以拥抱幸福的人。

    深圳心理咨询  深圳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  深圳婚姻情感心理咨询

    上一个:应对抑郁心理的方法!

    下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容易搞婚外情

    相关新闻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