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钻研 平等讨论——2025年意象对话心理师专业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2025-04-28
2025年4月18日至19日,由意象对话研究中心主办的“意象对话心理师专业研讨会”在北京圆满落幕。这场盛会吸引了全国准珍珠级及以上意象对话心理师、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心理系老师及研究生、各地主办方代表以及特邀行业实践者汇聚一堂,以“意象对话心理师职业发展”“意象与情结”“心理咨询经验交流”“心理师伦理与基本价值观”四大主题为脉络,展开了一场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实践者们的深度交流。本次会议“回”字形桌椅布局,打破了传统讲座的单向输出模式。与会者围坐成圈,目光交汇间,发言内容与相关讨论在场内不断流动、相互激发。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言:“这样的布局让交流不再有‘台上台下’的隔阂,每一句发言都能在圆融的空间里激起涟漪。”
主题纵览:从职业发展到伦理根系,紧扣时代脉搏,共探心灵经纬 研讨会改变了传统报告形式,每位嘉宾仅以15分钟抛出观点、案例或疑问,引发全场人员思考与体会。每半天的研讨围绕一个大主题展开,其下嵌套五个子议题,五位嘉宾发言后,会议设置了一个半小时的讨论时间,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或带来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或抛出自己的疑问与困惑,或分享不同的视角与见解,共同建构了“主干清晰、枝叶丰茂”的对话。
4月18日·意象对话心理师职业发展
邱祥建提出“非深度意象对话运用”,倡导以轻干预、广覆盖的方式拓宽疗法边界,让意象对话“走出咨询室,融入生活场景”;孙淑文犀利指出,咨询师需“说人话、接地气”,既能用《易经》智慧解情结,也能为职场压力提供“心理急救箱”;崔立敏从“生、藏、含、载”的母亲功能切入,剖析咨询师如何承载来访者的创伤,同时避免自我耗竭;徐莉强调,案例督导师不是裁判,而是持灯人,需以宽心安神、温暖共情为底色,帮助咨询师在专业框架内找到个性化成长路径;郭筑娟从丰富的咨询实践和机构运营经验出发,介绍了咨询师将职业发展与财务规划相结合的做法,为咨询师发展接了地气。
4月18日·意象与情结
郝晨瑞抛出灵魂拷问——当AI生成意象画时,咨询师如何辨别“机械投射”与“真实情结”?现场以“信的能量”为锚点,展开技术与人性的边界之辩。孙天来以成长的动力与阻力为切入点,剖析成长背后那些隐藏的力量源泉,包括无效动力、造壳动力等;王冉分享权威情结的发现与化解心得;王路骋则从手足意象的身体隐喻,揭示家庭权力暗涌如何固化为躯体疼痛;苑媛深入探讨情结与意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情结性意象的主要特点,包括其固化性、原型渗透、情绪负荷和象征意义,强调了识别这些意象对于解码心理真相的重要性。
4月19日·心理咨询经验交流
赵燕程提炼七大核心要素,从“不带敌意的坚持”到“情结化解”,为咨询效果评估提供可操作的“心理罗盘”;刘宪聚焦于心理咨询中的多维度综合评估,易滨以“旅卦”为引,用童话故事为例拆解出故事中蕴含的心理发展的方向;王海洋关注咨询中躯体共情的觉察,示范如何从呼吸节奏、肌肉紧绷中解码未被言说的情绪;于向华从能量流动的视角,解读咨询过程,为咨询实践提供多维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4月19日·心理师伦理与基本价值观
周烁方以“蜡烛—灯笼—花灯”隐喻,阐明“剥落情结遮蔽,让信爱知行成为照亮命运的自由之光”;黄丽婷浅谈意象对话价值观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王艳借《蹇卦》“反身修德”智慧,呼吁咨询师“遇到瓶颈时,先向内心找答案”;王可重新诠释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不是放任,而是看清规律后的顺势而为”,为伦理困境提供东方解法;郑玉虎则讲述儒家相关体会,强调意象对话是 “人” 的心理学,用信爱知行来解情结、修德。
参与者心声:共鸣与突破
“两天的研讨,像一场心灵的‘清明上河图’。”一位与会心理师感慨道,“从职业发展到伦理思辨,每个主题都直击实践痛点,而开放式的讨论让我意识到,成长不仅是学习,更是放下固有框架的勇气。”多位心理师亦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创新形式与深度内容,为个人专业发展提供了“破局”的灵感。 研讨会虽已落幕,但意象对话的探索永无止境。未来,意象对话研究中心将继续搭建更多交流平台,推动意象对话在时代浪潮中不断焕发蓬勃的生命力。期待下次相聚,再启共鸣之旅!
撰稿:王佳 徐莉, 摄影:缪晓丽
上一个:2025年4月意象对话心理师评审结果公示
下一个: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