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科普

    关于堕胎与弃婴创伤(中文版)——2018IAAP现场报告文稿

    2025-01-11

    关于堕胎与弃婴创伤(中文版)——2018IAAP现场报告文稿

    关于堕胎与弃婴创伤 "Aborted and abandoned baby traumas, and the sacrif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ulture --- two cases asexamples".


    曹昱 CAO Yu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我报告的主题是《中国文化视角下的堕胎、弃婴创伤与献祭——以两例临床个案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这个主题的基本背景:
    之前我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献祭”主题,最终在申荷永老师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献祭原型研究》,并在2015年就其中一小部分在IAAP论坛上做了报告。此研究发现,“婴儿与胎儿献祭”是一个凸显的主题。I spent more than a decade studying the theme of sacrifice, and finally completed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study of sacrifice archetype in Chinese culture perspective",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essor Shen Heyong. In 2015, a small part of it was presented at the IAAP forum. The study found that "infants and fetus sacrifice" is a highlight theme. 同时,在心理咨询临床工作中,我也发现:家族中的堕胎与弃婴事件对案主们的心理普遍存在着深刻的创伤性影响,尤其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男轻女思想等,对他们的个人与代际创伤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Besides the study, in the clinical works, I found that abortion and abandoned-baby events deeply, long-termly andtraumatically impact the families. The Chinese boy-preference tradition andother cultural reason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to it.


    因此,我针对“婴儿与胎儿献祭”进行了后续研究,包括大样本调查和个案两方面。由于时间限制,此次报告仅以两例个案中一些典型的梦与意象为例子,来粗浅地呈现一下我们目前的发现。更详细的内容在我的论文中....With the time limit, I’ll take only a few representative dreams and images of two cases as an example to share a little piece of our present discovery. More detailed contents are in my papers. Whoever interested to know more, please contact my email and I will send youthe fuller text later.


    案例Ⅰ:隐身的姐姐


    案主:女,46岁,乳腺癌晚期,至今已进行了10个月共50小时咨询。求治时她已骨转移,医生对家属说她随时就可能去世。



    在第46-47小时咨询中,案主试着去感受溃烂的乳腺肿瘤的躯体化表达时,一段意象自发涌现了:“溃烂的伤口变成了一只眼睛,留着浑浊的血泪。同时有一个声音在呻吟:‘我好痛!我好痛!’声音从一个黑影那里发出,那黑影又像是成年女人,又像是一个婴儿——她们好像是被人害死的孤魂野鬼。”


    当夜,案主做梦:“我要回娘家,迷路了,到了一片荒野,很多很小的白骨,都是刚生下来的婴儿的。其中一个镜头突然像放大了一样——是几片血肉模糊的碎骨头,上门还有撕碎的皮肤,或湿乎乎的毛发”。


    第48小时的咨询中,案主重新回到梦境,看到那几片碎骨头,感觉它们很像是被撕碎的初生婴儿的头颅。咨询当晚又梦见听到小孩儿哭,被吓醒了。之后就开始咳嗽、呕吐得没有办法吃东西。


    第50小时的咨询中,案主告诉我,她从母亲那里获悉,在她出生之前有过一个被引产的八个月大的姐姐,具体原因不明。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案主很震惊,也很难过,就在病床上自发地做了一个想象——给这个未能被允许出世的姐姐用细细的蚕丝编织了一件薄如蝉翼的“蝶衣”,然后想象着把这件蝶衣覆盖在姐姐支零破碎的小尸骸上。一边想象一边悲从中来,痛哭了一场。哭完之后,呕吐就停止了,咳嗽次日也停止了。值得一提的是,母亲没有对她说大月份引产的原因,但案主认为是因为母亲对女儿性别的不接纳。


    目前案主正接受中医治疗,肿瘤明显缩小,疼痛明显减轻,精神状态稳定。案例Ⅰ的心理分析


    一、意象与梦的象征分析当我们把这几段意象或梦境放在一起作为同一部电影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几个相互有关联的不同篇章指向了同一现实主题——堕胎创伤。


    篇章1“溃烂的伤口变成了一只眼睛,流着浑浊的血泪。同时有一个声音在呻吟:‘我好痛!我好痛!’声音从一个黑影那里发出,那黑影又像是成年女人,又像是一个婴儿——她们好像是被人害死的孤魂野鬼。“


    篇章2“我要回娘家,迷路了,到了一片荒野,很多很小的白骨,都是刚生下来的婴儿的。其中一个镜头突然像放大了一样——是几片血肉模糊的碎骨头,上门还有撕碎的皮肤,或湿乎乎的毛发”。


    篇章3 “那几片碎骨头,很像是被撕碎的初生婴儿的头颅。”


    篇章4 “我听到小孩儿哭。”



    这些栩栩如生的意象叙事本身,在强烈地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生命未完成的故事,以及由此带来的极度痛苦。


    二、躯体化与行为的象征分析1、“乳腺癌”症状——吞噬了“母亲”功能的致命情结当我们把案主的躯体化症状和行为放在一起作为象征来看,我们会看到一个生命无论如何也要试图活出他自己的痛苦过程。乳房,作为健康的“自然母亲”的象征,被情结所象征的癌细胞所占据、吞噬了。最终,乳房/母亲被手术割舍了,正像当年那个被手术割舍掉的未能出世的女婴一样。而肿瘤却像一个附体的鬼魂一般,借助案主鲜活的身体活出了一个它自己的模样。


    2、堕胎创伤的应对——躯体化表达梦中听到小孩哭,案主被吓醒了。之后就开始咳嗽、呕吐得没有办法吃东西。这可能暗示着,案主内心中也有一个“哭着的小孩”在“流着浑浊的血泪”。这个“哭着的小孩”,作为梦中自我的“他者”,令梦者害怕,因为她的命运也可能差一点就成了自己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女儿生命中的母亲是致命的。


    咳嗽可能象征着这场堕胎创伤中所有相关受害者们所未能说出的话、未能发出的声音;而呕吐可能象征着与对女性性别“不接纳”、“被嫌恶”等有关的态度和情感。这些躯体化的表达,恰好可以在现实中看到对应——案主从小就被母亲归咎于是给自己带了不幸的女孩。案主也由此认为,之前被隐瞒的大月份堕胎事件,是因为母亲对女儿性别的不接纳,而她内心中也一直藏着自己对母亲莫名的恐惧和抗拒。


     3、案主的自性化疗愈——转化仪式给这个未能被允许出世的姐姐用手工剪纸制作了一件“蝶衣”,把这件蝶衣覆盖在姐姐支零破碎的小尸骸上——这是一个自发的哀悼、纪念与重生的转化仪式。蝴蝶作为蜕变的象征,像一位带走亡灵回到天堂的使者,引导着一个无家可归的灵魂回家。我们看到,当案主在自己的内心中,以深深的共情为自己的同胞姐姐亲手创造了一条重生之路后,持续的呕吐和咳嗽都自然地停止了。她允许了自性来治疗自己。


    对案例1的总结:乳腺癌的一个致病原因,可能是源于案主无意识中对被引产姐姐的献祭——她用自己的生命来替她活,同时也替她杀死凶手“致命的母亲”,也就是割除癌变的乳房。



    下面我们看案例二、父债子还。


    案例Ⅱ:父债子还


    案主:男,29岁,双性恋,性别认同混乱,因自杀冲动求助,共进行了66小时结束,这位案主只同意在本文中使用这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梦。


    梦:“我又遇到‘鬼压床’了。我正睡着,突然感觉有男鬼骑在我下腹上,好像我是女的被他强奸了,我想动动不了,想喊喊不出,真恐怖,但同时又有性兴奋……”。


    在进入梦境后,他发现,骑在他身上的并不是男鬼,而是带着假阳具的黑皮肤的女鬼,而且还不止一个——她们长得青面獠牙,一边用铁石阳具戳他,一边用一种歇斯底里的声音反复喊‘还我女儿身来!’,隐约中还有另一个在暗处旁观的女鬼在嘻嘻笑,并小声地对那些骑他的女鬼说‘干得好!父债子还!’”。


    这些“女鬼”让案主联想到自己死去或不知所踪的几个姑姑。因为家里穷养不起孩子,所以好多个姑姑不是被溺死就是被抛弃了,最后爸爸成了“第三代单传”;自己又成为第四代单传。


    案主理解到,家族中这些不被允许以女孩身份去活、去存在的生命,似乎都在以“不甘死去的灵魂”或“不甘离去的灵魂”的方式,活生生地驻扎在自己的心灵里面——他所谓的“男性”灵魂只是在明处占有着这个男人的躯壳,而暗中在驾驭着同一个躯壳的,却是这些女性的灵魂。


    不久之后,案主又意识到,之所以他自己的身体成了所有这些被排除者的“家”,恰恰是因为,他是家族中对女性最怀有同情和悲悯的那个人。至此,案主与自己家族中被扼杀的女性力量和解,达成了一种“他”与“她”之间独特的互助关系。


    最终,案主发愿要用自己一生力所能及的力量去改变家族命运,成为家族情结的救赎者。他决定出国攻读心理学,并继续接受自我分析。


    案例Ⅱ的心理分析


    梦者是生理上的男性,而梦中的自我认同是女性;梦中的“强奸者”是被看做“男鬼”的“女鬼”——性别认同混乱以及双性恋的迹象由此可见一斑。但我们同时也可以从这个梦中的因果看到,这是一例由于创伤导致的性别认同混乱以及双性恋①。① 双性恋本身是多元化之一性取向。本例中双性恋是由家族创伤造成的,但并非所有双性恋都是由创伤导致。


    女鬼带着“阳具”,是因为她们被迫成为家族所期待的“男性”;而她们对男性的强奸,是为了以牙还牙,让当年强行侵害了她们的加害者代表,来自尝“性别迫害”的苦果。消极面是她们在向攻击者认同;积极面是,她们自己内心并没有放弃女性身份认同,而只是在外表上装成男人的样子。


    而另一个没有用假阳具来攻击梦者的女鬼,一边很爽地旁观,一边指出他被攻击的合理性(“父债子还”)——这是一种无意识表达,来告诉人们,当年曾经有一些人,以其无所作为的冷眼旁观,以及对这些虐待行为的合理化,来放纵甚至支持了这些恶行的发生,所以对女孩们的性别迫害也有他们的一份贡献。    

            
    案主感觉自己像是被诅咒了,因为父亲家族里面对女婴的迫害——至少为了父亲的存活,他的姐妹们被斩尽杀绝了,不是被溺死,就是被遗弃。这种生来就沾满了女性血泪的感觉,成了案主抹不去的内疚感的重要来源,这自然而然导致了他的自杀冲动。他的良知需要替父辈偿还,于是他接受了诅咒——方式就是自己代表家族中“唯一的儿子”,被杀死,被变成一个“女孩”。我们看到,在这个因果链上,在扭曲中有一种公正和平衡,上一环是女儿成为家族的祭品,下一环是儿子成为家族的祭品来偿还。


    在看到这些之前,案主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是彼此冲突的,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灵困扰,在自卑、自责、焦虑、抑郁的啃噬中饱受煎熬——一方面他无法接纳自己与众不同的性别认同和偏好,另一方面却又无可抵御地扑向让他厌恶又惧怕的同性行为。而当案主看到自己无意识中在替父辈赎罪后,原本对立的男性与女性部分和解了,他对自己和家族产生了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并看到了自己无意识中的慈悲和担当;作为结果,他找回了自己心中被情结吞噬掉的力量,开始有机会在情结之外来重新活自己的人生,甚至开始为今后帮助和自己一样的人而努力。在无意识的智慧中获得启示后,案主最终选择了一种更有建设性和超越性的方式来“还债”。


    对案例二的总结:家族中由于对女性性别不接纳而实施的溺婴、弃婴事件,会对家族中的后代产生深刻的创伤性影响——不仅是被家族所排斥和虐待的女性,就连被家族所期待和宠爱的男性也不能幸免。


    觉悟与自性化结束语


    有一种在中国重男轻女文化背景下的家族献祭模式,就是以堕胎、弃婴等方式来保证“传宗接代”。然而,堕胎或弃婴的同胞或后代,常常会做出无意识的自我牺牲,来替家族偿还恶行。


    从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作为堕胎或弃婴的同胞或后代所受到的心理创伤——虽然他们在肉体生命上是幸存者,但在无意识中,他们却承载了替那些死去的或被遗弃的同胞活出她们生命的任务。


    或许,这个主题已经普遍到可以属于文化情结的范畴了。情结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总像黑夜一般漫长难熬。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化这样的心灵创伤呢?对于在情结中迷失了自己的人来说,只有觉悟才能带来重新活出自己的机会。也期待着更多心理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一同划亮自己手中力所能及的那一根火柴。


    以上案例发表已事先征得两位案主知情同意。


    报告中的一位案主希望自己的痛苦可以唤醒有同样命运的人,这样痛苦获得了更为有价值的意义;另一位案主表示这样的形式成全了自己帮助他人的心愿。感谢他们善良的发心得以使这两个和“堕胎与弃婴”情结有关的珍贵案例被呈现,并带给后人对文化创伤的警醒与反思。


    分享者:

    曹昱

    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国际心理分析师(IAAP );心理学博士、教育硕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意象对话学部常务理事;回归疗法联合创始人。



    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十年来,不断坚持个人成长,先后接受赵燕程、Brian Feldman、Paul Kugler等国内外名师的个人分析与督导,目前已经过近三千小时的个人分析及上千小时的督导。系统参加过意象对话、完形疗法、策略派家庭治疗、荣格心理分析、沙盘等疗法的全套训练,并参加过国内外各种其它主要心理咨询方法的学习,如精神分析、人本、催眠、正念疗法、CBT、音乐心理剧、神话心理剧、意象心理剧、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自体心理学等,并师从朱建军、TUCKER、MILLER、申荷永等国内外名师系统学习,临床个案的积累达数千小时。



    本文复制于公众号“上海心理分析发展小组”发表于2018年10月25日。

    转自公众号:前缘


    上一个:做温暖的父母:婴幼儿的心理需求

    下一个:飞越疯人院:原罪与脱罪

    相关展示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