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意象对话文集

    周烁方:中国人的文化归属感与精神家园

      简介

      意象对话研究中心理事长周烁方: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的第十七届意象对话学术研讨会!
       

       

      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在看啊,但是应该人数很多,我觉得非常的开心。观看的人里面,我相信有一些是很熟悉意象对话的老朋友,也有一些是新朋友。对于新朋友来说,可能会对意象对话不太了解。对于老朋友来说呢,你了解意象对话,但是可能对意象对话的最新进展不是很了解。所以在今天这个开场的时候,我想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对意象对话做一个介绍——就是唠家常。
       

       

      我们会发现,我们对一个人最真实的理解,往往不是通过某一个很官方的渠道,或者在某一个很正式的场合,而是唠家常。所以,今天我就尝试在这个正式的场合,和大家唠唠家常,把最近一年来意象对话学派的大大小小的一些事件和一些发展,向大家汇报一下。
       

       

      按顺序来,首先,2020年的5月份,意象对话成立了心理援助队。
       

       

      一直以来,意象对话都有一些目标——希望能够不止是做学术,不止是去做成长、自我探索,而是为这个社会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发心之下,成立了意象对话的心理援助队。
       

       

      目前为止,援助队的成员一共有121人,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培训与考核,近期我们开始承接心理援助的项目。最近有两个项目正在进行:一个是成都残联的,为盲人提供心理援助的热线;另外一个是为前一段河南洪灾抗洪前线的消防队员提供心理援助。这两个项目都是刚刚起步。这是第一件事儿,第一个家常。
       

       

      2020年的9月份,意象对话研究中心和中国社工联合会合作,由社工联发证的意象对话心理社工网课上线了。这是一个讲如何用意象对话在社工的领域,怎样提供一般的社会心理服务的这么一个课程,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学习。
       

      意象对话心理社工培训证书


      今年的3月份有好几件事情。
       

       

      第一就是意象对话启动了一个自媒体的孵化项目。我们现在正在孵化第一批的意象对话自媒体创作者,因为现在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自媒体非常的火爆。意象对话研究中心也希望大家能够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专长,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在各个领域去应用出来,化作自媒体视频。一方面,你是在宣传你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在普及心理学,普及意象对话。
       

       

      这个项目最后,会对一些优秀的自媒体人,孵化出来比较优秀的这一批,给予各种支持。包括帮他去做视频的后期剪辑,甚至去给他提供一些设备、文案的支持。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意象对话公众号,上面会有。
       

       

      第二件事,我们意象对话资深的心理师苑媛教授,把房子意象测验成功地发表在《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杂志上,这是一个国际杂志。
       

       

      我们知道,一个量表,它的制定、修正、发表,还有信效度检验等,需要反复地去做,这是一个工作量非常大的一个事情,非常的复杂困难。但是经过长期的努力,意象对话当中很经典的房子意象,就可以以一种更加实证和量化的形态出现,它变成了一个量表。这个量表,它是有常模的,它是可以去广泛的、大批量的实测的。

       


      第三件事情是2021年的3月到6月,跨度三个月,意象对话在内部举行了一个会议,叫做意象对话核心术语研讨会。为什么要开这个会呢?原因挺有意思的,我们知道意象对话是在1990年创立的,大概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的历史中间,有不同的人去使用意象对话的方法、技术,以及实践它的理论。由于不同的人的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人对理论的不同理解,意象对话的术语已经发生了一些流变和分化。

       


      这种流变和分化,一方面来说,它象征着我们意象对话在发展当中,是蓬勃的有生机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说,同一个术语到底指什么?可能不同的学员、不同的学习者对它的理解会发生偏差,甚至于会有争执。
       

       

      因此,从今年三月开始,9位我们意象对话级别最高的心理师去开了这个会议,一共开了四次。大家根据各自的理解和体验,结合我们的理论,把意象对话的一些常用的术语重新做了一个界定,去界定它的内涵。这个成果大概会在未来的两三个月之内,初步地整理并发布出来。
       

       

      今年的6月份,意象对话研究中心成立了法务部门,由我们意象对话心理师密奎山去任法务常务理事,有了一个专门从法律方面去做一些事情的部门。
       

       

      去年因为疫情,我们的地面年会没有办法举办,就改为网络。当时收看的人数有1300多人,我们发现这个效果很好,因为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所以今年原本计划就是,把年会分成网络和地面线下两个部分,原计划7月25号是研讨会的网络会场,8月的6号到8号是地面会场。
       

       

      7月25号的研讨会,可能我们在座的有很多人都参加了,8月份的研讨会,因为7月30号疫情爆发了,在北京有一些影响,原本打算用来进行会议的酒店,被征用作为抗疫隔离的酒店。所以我们大家现在能够看到这个网络的年会,我们能够以这个形式相见,就是在最近的一周里面,研究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克服了很多的挑战,把我们的地面的年会也改成了网络会议。深圳意象对话心理咨询
       

      现在正在开会的此刻,和我们的网络年会同时发生的其实是有几个大事件的,这些大事件是作为一些社会的背景事件出现的。
       

       

      其中第一件事儿,我们知道现在正在日本开奥运会。今年的奥运会不设观众,我们只能够从网络上,去看到一些消息。截止到昨天晚上,中国的金牌数是34,这个是位列金牌榜的第一,然后金牌榜的第二是美国,第三是东道主日本,这是一个事情。
       

       

      其实这个事情,我看到网上激起了好多的讨论,这是一件好事儿。无论如何啊,我们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包括可能东道主本身也是一个困难,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获得了很多的奖牌。
       

       

      还有两个背景事件,就不是这么幸运的事件了,而是我们说的灾害。
       

       

      第一个就是以南京为起点的这一波疫情,这一波德尔塔病毒的疫情爆发出来以后,这个影响还在持续的扩大。不过说起来虽然它是一个灾害,但是也是因此我们有机会在网上这样子去相聚,我们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不好说。
       

       

      另一个事情就是7月20号,在十几天前,在河南发生了特大的暴雨洪灾,有很大的影响,现在虽然这个灾害它已经过去了,但是后续的救灾工作还在进行。
       

       

      为什么提这几个事情呢?是因为我发现,这种大范围的事件,特别让人容易去感受到国家和集体的这种存在。因为我们平时在日常的、很正常的生活当中,可能你不太容易感受到国家——你知道有这个国家,可你不太容易感受到。但是一旦发生这种重大的事件,这个国家和集体就会让我们特别能感受到她的存在。
       

       

      另外想说它的原因,是因为不管是疫情,还是河南暴雨的灾害,都带给我一种感动。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新闻时,你心里面是什么样的?当然它本身可能有很多悲伤,因为有很多损失,有人在这里面去世,洪灾中房子有被冲垮。也包括因为疫情,我们很多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不能够去正常的进行。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会发现这些事情是全国人民一块儿去应对、一块儿去克服这些困难的。包括我们会看到前一段在网上热议的这个捐款事件,有很多人捐款。然后今天早上刚看朋友圈儿刷的,河南有一个医院,最新又有一批120多个医生,出去给人做这个核酸检测,还有很多我们在这没有提到的。
       

       


      在这样的一个大事件里面,如果我们仔细去体验的话,你就会发现,在这个里面其实是有一种爱的。这种爱是我们日常体验不到的爱,可以说这种爱是一种,我对我的国家的爱。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感觉到,国家对我们的爱,国家对我这个个体的爱,对那些我所关心的人的这种爱护。深圳意象对话心理咨

       


      这样的一种爱护,在我看来其实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在这里面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整体感、一种团结,会感觉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个人好像是一体的,而不是分散的。
       

       

      我们有一句俗话叫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觉得在这样的大事件里面,这种精神是特别鲜明地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看到不同的人,都在做这些配合,不管是一线的医生护士,还是说我们作为普通的民众去配合,还有这些做灾害救援的人,还有在灾害当中互相帮助的人。
       

       

      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我觉得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或多或少会觉得有一种理所当然感,会觉得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的,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样子。甚至于我们可能会觉得,人和人之间就应该这样。但是其实,如果我们把中国的这种现象、这种特点,与一些其他国家的一些文化或者社会的特点去比较,你就会发现,这里面实际上有一个我们中国人非常独有的优良品质。
       

       

      说到这里,我想到两个例子,当然这两个例子也具有一些局限性,但是还是想说一说。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周烁方老师
       

      一个是今年2月份,在美国的德州,当时天气特别冷,然后停电了。停电了以后,大家都非常的冷,室内都结冰了,有一些人冻死了。也有一些人在那个情况下,受了非常严重的伤害。
       

       

      那这个事情后我就去看,因为在我的心目当中,本来想着像美国这种很先进的大国,不应该出这个事情。但是后来就发现它出这个事情的背景很有趣,就是因为德州的电网跟其他的部分的电网是不连的,它是由一个叫做Ercot的公司掌管的,所以本质上来说,这个德州的供电它是一个商业行为,它是一个经济行为。所以它有很多东西,可能考虑的就不是很周全。
       

       

      我想这个事情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像这种涉及到民生大计的这种什么电呀能源呀,那一定是由政府调控的,如果出问题了,都可以及时的支援。
       

       

      所以当时别的地方想支援,却支援不上。那个公司就说,我们就这样,现在条件有限,没办法,我们只好间歇性供电。当时德州有一个市的市长,他说了一个话,让人非常的诧异。他就跟受灾的人说,你们不应该去祈求别人的帮助,你们应该想办法自强不息,不要拖后腿。大概的意思是说,你们应该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这样的事情,我想在中国也不会发生。我并不是说,他们的这些特点就是丑恶的。但是你会看到,他里面的思路,在基本上并不认为人和人之间就是那么有关系的,可能在根儿上,我们谁和谁,都没有那么大的关系。西方人他总体上会更强调个体,更强调界限。
       

       

      另一个事情,就是前一段儿时间,也是在美国。弗罗里达州有一个公寓,那个公寓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倒塌了,有很多人压在下面。他们也有援助队去救援,结果去救援的时候发现,他们采取的是12小时轮班制,并且分组,每一组的成员有几十个人,每工作四十五分钟就必须要停下来,去接受医生的体检,保证这个援助队员的身体不要出问题。所以可能在一个援助现场,同时能工作的,370个人的援助队,只有20个人能够去做。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这个救援队本身就跟上班儿一样,它是8小时工作制。如果这个工作要超过8小时,他们就还得申请加班,还得申报加班费,然后他们就得等审批结果,等批下来了,允许你加班儿,给你加班费,然后这个援助队才能继续进行……所以当时这个事情就被很多人批评。
       

       

      其实这些事里面所反映出来的也许是某一些西方文化的阴影面,我们也不能说它们都是阴影,都是不好的。但是其实你跟中国如果对比的话,你设想一下,在中国有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援助队去救援,人家就压在下面,你不知道多少人,可能晚几分钟这人就死了,然后这边儿还在分组啊,45分钟一轮换,然后那个8小时还要申请加班费以后才能去做……
       

       

      这样的对比啊,并不是想去批评他们的这种做法,但是我想能够看出一种文化的差异,就是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面,我们整个国家,我们整个内心的这种民族的特点,就是它有一种一体感、整体性。这种一体感和整体性,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种非常底层的特点。
       

       

      我想起来很早的时候有一首诗,两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个诗歌我们都听过,这个诗歌我们听到的时候,我们是能够感觉到这其中蕴含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海内存知己,我们设想的周围都是海,只在海中间包围着一块陆地——那时候还不知道海外面有别的世界,只要我们还在这个可知范围里,哪怕身处天涯海角,我们也可以如同邻居一般,就仿佛是一家人,这是一种整体感。
       

       

      这样的一种一体感和整体感,对于我们中国人心理上的意义在哪儿呢?现在我们回到心理学的层面,我觉得它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在于——在危急的时刻,在我们的个体感觉到不够安全,在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生存、我们的存在感受到威胁的这些时刻,能够对我们所处的国家、社会、文化去产生一种信任。
       

       

      在这样的很大范围的、大规模的灾难当中,你会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不是孤独的;你能够感觉到,你的国家和你是同在的;你能够感觉到这个国家里的其他的人,那些不认识的人,那些远处在你可能没有去过的那些城市、那些乡村、那些省市的人,和你是同在的。而且这种同在,这种连接,它并不需要你有多么优秀,也不需要你有多有钱,不需要你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你才能够得到某种认可,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归属。
       

       

      这种无条件的归属,在背后具有一个东西,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种精神家园,如果你仔细去思考的话,就是我们所说的,我们个体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文化的这种归属感。其实它是跟什么东西有关的呢?它并不是和我们的版图有关,不是跟我们的国土面积有关,甚至于也并不是说和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直接的关系。而是说,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说你去到一个另外的国家,你去吃另一个国家的食物,穿另一个国家的衣服,然后你也很喜欢,那么是不是这样子,你就变成了外国人呢?你仔细想一想,你会发现并不是,因为在这其中决定你心里面的归属的,并不是这些外在的客观的事实,而是一种在心理上的、文化上的一种东西。
       

       

      在心理上,我们去确认,我们自己去感觉,我们是不是一个中国人;在文化上,我们感觉到,我们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是还保持了连接。其实是在这样的分辨当中我们逐渐的能够感觉到,我们跟国家跟民族的这种连接。
       

       

      但是你看我们现在,是因为有疫情、暴雨的灾害,才导致我们感觉到了这种同在,感觉到了这种归属和一体。但实际上,在平时没有出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去辨别心理上是否是中国的,在文化上是否与中国文化有连接,其实是有困难的。
       

       

      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其实在最近的几百年间是有断裂的,是有被破坏的。我们的民族的心理,我们的民族的心理的健康性,我们对自我的认同感,其实是遭受到了一些打击的。这个现在没有办法很好的展开讲,但是如果我们大家去读一读近几百年的历史,你就会发现有好多的这种,我们可以说是文化层面的创伤。
       

       

      回到今天我们所说的,一个人内心的这种民族的归属感,对国家的归属感,它的不可见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心理和文化。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呢?到底怎么样的一个心理状态,你会感觉到更是中国的?
       

       

      我看到屏幕上有人发言啊,他说其实现在中西方很难摘的开。我非常同意这一点!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种语言,其实已经不是中国的传统的语言,而是在五四运动的时候,经过了一些改造的语言。其实当时有试图把中国的语言向西方去靠近,然后经过这种改造,才带来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这种白话文。今天我也没有办法用古语跟大家说话了,因为我们从小学的就是这种语言,很难去分的开。
       

       

      那什么样的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想了解,你会发现这个事情是有困难的。因为我们现在会看到好多人讲文化,会看到好多人对文化经典的不同的解读。有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的解读完全是否定的,有的解读呢是肯定的,但有的解读肯定有一些片面。
       

       

      还有一些,我们会看到许多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解读,就是这个西方的心理学家,那个西方的心理学家,他们怎么看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这里面到底哪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始的精神呢?我在这儿没法给出一个答案,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家如果感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试着去了解,试着去分辨。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开始呢?我们可以有好多的起点,更深入的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仁心。
       

      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军教授简介

      比如说,最基本的你一个可以做的,就是去阅读这些古代的经典,比如说像这个易经、道德经、诗经、论语、孟子、大学。这些东西可能读起来有些无聊,它有些部分比较艰涩。
       

       

      你也可以有一些审美的情趣在里面,可以去读这个古诗词,或者元曲,或者四大名著等。你去看,你就会发现,你也逐渐的能感觉到,有一些东西在里面蕴藏着,你去读的时候,能跟它接上轨。
       

       

      如果你不喜欢读书,你还可以做些别的。
       

       

      比如说,你要是爱美,你可以穿汉服,你可以研究,这个汉服,唐装,这些服装怎么穿好看,他们当时那个时代的人怎么穿衣服的?我们到今天,如果还穿类似的衣服,能不能去改造它,怎么样穿出一种传统的大方的一种美,又不会显得太迂腐,或者太跟社会脱节。
       

       

      或者说,你也可以去学习一种,比如说我们的传统乐器,比如说你可以学一学古琴、萧、琵琶等,你就会发现,有好多传统文化,它其实是蕴含在这些乐器的演奏的技巧和乐曲里面的。意象对话心理学
       

       

      或者你爱旅游,也可以逛逛古迹,你可以去体会中国的这些古代的建筑,你会发现不同朝代的建筑,它里面也蕴含了很多的文化传统。
       

       

      除了这些以外,你还有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学习意象对话。因为在意象对话里面,蕴含了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前一段儿,我去云南玉溪参加一个心理与文化的会议。这个会议有很多人参加,在里面有很多收获。其中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我在和几位同行去讨论,我们的文化呀,我们文化的创伤呀,我们今天可以做什么?在这个讨论当中,领悟到了一个东西,分享给大家。
       

       

      这个领悟就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当中,它有很多的好的精神、好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怎么样能够在一个新的时代被吸收呢?它就需要新的时代不断地有新的人,重新去读这些经典,在新的时代,去给这些经典一些新的注释。我们在当代的背景下,我们当代的这种中西方文化混杂的背景下,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些经典,我们怎么去应用这些经典,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则是说,我们的这种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你不光要去读,你读懂了以后呢,还要试着在我们新时代的一些新的领域中去应用。因为我们看到,古代的这些经典往往是讲治国的,对吧?不管是论语啊说君子啊怎么怎么样,道德经里面也说圣人怎么怎么样。但到了今天,我们大部分人没机会去治国对吧!我们没有机会去领导国家,甚至不要说国家,我们也没有机会去领导一个省或者一个市。但是在这个里面,我们怎么去应用这些古代经典当中的知识呢?这些良好的精神内涵呢?其实这就是我们需要探索的。
       

       

      意象对话实际上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如何在心理学领域、在文化领域、在心理咨询或者自我探索的领域,或者说我怎样在我个人的人生方向的领域中去应用这些传统知识。这样,探索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们才能让这些传统文化当中的精神去保持一种鲜活的生命力,而不会沦为一种陈词滥调。
       

       

      我看到有人说,不用读古书经典,来学意象对话。我觉得可以是这样,就是如果你读古书经典觉得特别有隔阂的话,你可以先学意象对话。你可以有一些体验,先知道在一个传统文化指导下的这样的一种心理学的方法,会带给人什么样的体验。等你有了体验以后再回去读经典,你会发现你跟那个经典就更近了,甚至于你会发现那个经典里面所讲的话,它在印证你的某些体验。
       

       

      在意象对话学派当中,有很多具体的内容,就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代的心理和文化领域的应用。
       

       

      我举一些例子啊,比如说,意象对话里面的“意象”这个词儿哪儿来的呢?“意象”这个词儿其实就是来源于我们中国最早的经典《周易》的系辞上,《易.系辞上》里面有一句话,叫做:“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什么意思呢?
       

       

      几千年前的经典,它就说了“书不尽言”——我们书写的文字,它经常不能够充分的去表达你要说的话、你的语言,所以这个书写是不足够充分的。然后“言不尽意”——很多时候,我们所说出来的话,和我们内心想要表达的涵义,也是不贴合的,或者是不充分的,你说的话没有办法充分的表达你内心的意思。深圳心理咨询
       

       

      你可以想一想啊,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几千年前的话到今天依然非常的适用——书写、文字、说话,很容易带来误解,很容易词不达意。那么怎么办呢?几千年前,这个古人给出了一个答案,叫做“圣人立象以尽意”。
       

       

      那么圣人,当然在这儿我们不太知道这个圣人是谁,可能是周公,可能是伏羲,或者也可能是一种心理层面的一种体验。圣人会去立一个象,这个象的作用就是:可以去把一个内心的一个意,去详尽的表达出来。
       

       

      所以说,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就是说:如果说文字也不够,语言也不够,那什么东西可以足够充分的把我们内心的意表达出来呢?就是图像,就是象征——这就是意象的来源。
       

       

      如果你学习意象对话,你就知道,在意象对话的引导当中,通常我们会做一些引导,比如说,你当下是什么情绪?我们就会问,你现在感觉到一个情绪,然后呢,如果有一个画面从这个情绪中升起,那么这个升起的画面会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可能会去看这个画面。在这个过程里面,实际上就是一个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过程。
       

       

      有人会问,这里面圣人在哪儿啊?这里面没有圣人。但是我们知道,圣人某种意义上他就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传承了从几千年,从《周易》的时代,从《连山》、《归藏》的时代传承下来的这样一种象思维,所以我们中国人使用意象就更容易。
       

       

      我们可以去把一个内心的情绪感受体现为一个象,这就是意象一词的来源。
       

       

      因此,如果你学习意象对话,你就会发现——做一段时间体验,你再回去看易经,看易经里面的那些爻辞,你就会发现,你开始能理解一点了。如果你没有这个体验的话,你去看这些爻辞,你就觉得像天书一样。可是如果你有这些体验,你再回去看,你就会发现:哦,这个其实它讲的都是一些意象,是用意象在讲故事,在讲我们的人生里面的一些大的事件、大的阶段的一些规律。这就是一个例子。
       

       

      另外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我们意象对话的学习当中,如果你开始接触学习意象对话,你就会经常听到一个词,这个词叫做“反求诸己”。反求诸己,是意象对话对一个学习者的首要的一个要求。我们要想学习意象对话,我们就应该反求诸己。
       

       

      什么叫做反求诸己呢?这是《孟子》里面的一句话:“君子行有不得,而反求诸己。”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君子,你想做一个更高水平、更高要求、更高境界的人,“行有不得”——如果你去行动、去做事儿,受挫了、不顺利,怎么办呢?
       

       

      你不应该向外去抓取,你不应该想着:哎呀!那我想个办法怎么样去改变这个环境,想一个技巧,想一个招儿去改变这个环境。你首先要做的是反求诸己,就是你首先回到自己这儿,看看我自己怎么了?我看看在做这个事情的当中,不顺利受挫了,我看看这里面和我自己有关的东西是什么。那么这样等于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挫折,就变成了一种修行。
       

       

      在这种反求诸己的修行当中,原本我们可能会尝试去控制外界,去控制这个世界。但是,有了这样的一个态度,我就回来去观察我自己的内心,去看到我的内心在发生什么,我的内心是不是出了一些问题啊?我们拿今天的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也许我有些痛苦,也许我在人际关系上受挫了,也许我觉得那个人和这个人都很坏,但是我回来去看看自己,是不是自己心里面有情结呀?是不是有创伤啊?是不是我在人际交往的模式当中,会有一些问题啊,会有一些困扰啊?那么,这就是所谓的反求诸己。
       

       

      再举一个例子,在《大学》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叫做:“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里面的顺序,实际上体现的是我们当代的中国人,对于我们的内心的这种成长次第的一种理解。就是我们一个人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顺序是什么?
       

       

      我们要先做的是格物致知、去正心诚意,这是第一个我们可以做的。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够正心诚意,我们的心不诚、意不正,我们内心对自己的了解有一些问题,有一些偏差,那么我们对这个外界的认识,实际上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我们内在出现了问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可能就会扭曲,可能就会变得不真实,然后,你跟外界的互动也会受挫。
       

       

      那么在这个正心诚意之后,我们可以去修身,把我们自己这个“身”,古代讲的“身”可能不只是指身体、肉体,而是说包括了我们的心理的这个“体”,我们的精神的这个“体”。
       

       

      我们在修身之后,我们才能够去齐家,我们才能够去帮助我们的家人。在我们有能力把我们的这个家里的关系搞好了以后,然后我们再往外,才能够在更大的集体的范围里边,去考虑是不是你有机会去治国平天下。当然,我们现在没有机会去治国,但是我们可以考虑:当我们的影响力大了以后,怎么样对这个国家去产生一些更大的影响?
       

       

      这是在《大学》里面的体现。
       

       

      那么这在意象对话里面是怎么体现的?意象对话里面,把这种成长的次第体现在了我们的心理的成长级别的划分里。我们知道在意象对话当中,有一些级别的划分。如果你了解的话,你会知道第一个级别叫做珍珠级,第二个级别叫做水晶级,第三个级别叫做黄金级。实际上,我们对于这种成长的次第的划分,其实就暗含在了级别当中。
       

       

      比如,我们说珍珠级的心理师需要做什么呢?需要做的就是先把你自己搞定,先把你自己看清楚。你先看清楚你的核心情结,你这一辈子从小到大是怎么回事儿,你小时候受了什么样的创伤,形成了什么样的一种应对方式,然后呢,这样的创伤和应对怎么样构成了你这一生的一个,人生的一个脚本。你先搞清楚为什么你是今天的这个样子,这就是一个最初的要求。
       

       

      到了水晶,我们开始接触到原型,接触到家族。所以我们会告诉意象对话的学习者,你在成长的初期,你不要管你的家族,你更多的把它都当做是你的个人的东西去看。因为如果你自己的东西没解决,你想帮你的家人,你想帮你的家族,这是做不到的。因为你会卷入到你的这个家庭或者家族的这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结的模式当中。只有你把你自己搞定,你才能去修了这个身——正了心,修了身,你才能去齐家。等到你跟你的家人的关系搞好了,到了这个水晶级别的时候,你可以开始去接触到原型。这个原型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无意识层面的原型。
       

       

      在这个层面,你可以开始能够比较不扭曲的去看待一些更集体的现象。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他的情结没有化解,那么,去看待很多集体的事件,他会有好多自己的投射。只有你把你自己的核心的情结解决的差不多了以后,你的心比较透彻,像水晶似的,那你才能够看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然后,你才能知道,那我应该做什么呢?我再回到当下,我这个个人,我可以为我的国家,为我的民族,为文化能够去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时间到了啊,希望这次的开幕致词,能够引发大家对意象对话的兴趣,如果你的兴趣提起来了,那欢迎你来学习意象对话!
       


       
       
       

      演讲者:周烁方

      意象对话研究中心理事长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中国社工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意象对话心理社工团队秘书长

      上一篇:朱建军:梦见被追赶、战斗、考试,代表着什么

      下一篇:朱建军:梦能预知未来吗

      其他专家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