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意象对话文集

    读《传习录》之:定不够?良知凑!

      简介

      平时成长,无论看情绪还是看意象,都绕不开“定”这个东西。
       
       
       
      “定”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文化中并不陌生,先贤也早早就关注到这个问题了: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内外,无将迎。——《定性书》程颢
       
       
       
      姑且先解读一下这句话,程颢认为,所谓“定”,动的时候也是定,静的时候也是定,没有在心内和心外之分,也不是刻意用头脑去找。
       
       
       
      如果上学那会儿,看了这句话肯定就炸了,这是说的啥呀。好在学了意象对话,就能和先贤搭上电了。因为可以先抛开言语上的解释,先体会一下:哪个感受,是动的时候和静的时候所共有的,而且还不能区分内外,不能刻意用头脑找?
       
       
       
      依然不太好总结,但大体上能有个模糊的指向。直到看到了《传习录》【二三】的对话:
       
       
       
       
      我静下来的时候感觉不错,但是一碰见事儿就不一样了,咋办?
       
       
       
      你这个情况是只知道静养,不知道用“克己”的功夫,这样的话,遇到事情了就会跟着跑了(原文用“倾倒”)。人要在事情上磨,才能立得住,才能做到“动亦定,静亦定”。
       
       
       
      那“克己”是个什么操作呢,比较好理解的叙述在【六六】“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这句是在跟陆澄说,等到你克得自己没有私欲可以克的时候,再愁无法完全了解人欲,也不迟啊。这里王阳明并没有像学校里的老师一样和徒弟说清楚没有私欲可以克之后会是什么样,其实言下之意也是在传达,最后那个结果其实是到那个时候就能自然见到的,说早了感受不到,不说反而到时候也知道了。
       
       
       
      组织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所谓“克己”这个符号代表的动作,最后会让人稳定于一个状态。这个和我们意象对话成长过程当中要习得的某种品质不谋而合。而这个状态,就是我们平常标定的所谓“定”。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所谓的“定力”标定的是我们维持在某个心理动作上的能力。但由于我们的生命本身是流动的,它的感觉又是在不断地变化中,能够维持不变的东西。我自己曾经受到了自己对这个词的投射误导,会认为这指的是一种力量,就像肌肉一样,用进废退。后来体会的多了以后,就发现了,这个更像是一种外在表现。克私欲,就等于说是破继发的情结,继发情结每看破一个,内心出现的扰乱自己的心理动作就少一个,自己的心理能量流动也会更顺一点。
       
       
       
       
      所以回过头来看【二三】那句“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 ‘静亦定,动亦定’”就是王阳明早已指的一条明路,在不同的场景下,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那个“定”。而找的是什么,也已经给了确定的答案,他叫“良知”。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这“良知”怎么找了。读过《传习录》的朋友估计这个时候答案就能呼之欲出了。那便是“知行合一”,这个词被外行投射成什么的都有。观点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凡最后落到功利上的,一概是错的,那样说心学的一般都带着成功学的私货。“知行合一”实际上在做的是指出几个心理动作,把“觉察”这个心理动作具象化。关于这个我写了另一篇小作文,这里就尽可能简单地说一下指代的心理动作:每个人都是在心念动了的同时能知道自己动了这个心念。深圳心理咨询师
       
       
       
       
      看起来好像依旧没说人话,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想在别人面前发表一个什么观点或做什么事儿。要是带着功利心去理解知“知行合一”就是我想做这个,就要做到。但往往我们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敢上前,这个时候就不是“知行合一”了吗?不对,还在“知行合一”,是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知道了自己在犹豫。如果有胆怯,就知道了自己的胆怯,如果有旁的,都会在这个时候知道。那么顺利成章地,这个知道自己犹豫了的“知道”显然和知道自己应该去表达一下观点的那个感觉不在一个层面上,于是,就把前者叫做了“良知”。
       
       
       
       
      到了这里,“定力”、“良知”、“觉察”似乎就以一个奇妙的方式联系到了一起。我们最终的“定”其实就是定在了这个“觉察”上面。这就又方便我们看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定力”与“固着”之间的区分。显然,“固着”是那种没有结合当下感受,去做统一地僵化地应对的一种行为。生活中很多的痛苦,也就源自于此,比如当了医生回家看谁都有病,当了警察回家看谁都不行之类的常见心理现象。当然,相信用这个方法破过“我执”的朋友会更有体会一些。深圳心理咨询
       
       
       
       
      最后,作为同为修行的人,我也无意去分享《传习录》中记录的那些找到良知之后的好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倒是还挺能哄人开心的。
       
       
       
       
      作者简介
       
       
       
      刘明
       
      意象对话志愿者服务队专业组副组长,意象对话高级班学员
       
       
       
      微信:xiaowuya33
       
       
       
      转自公众号:意象对话

      上一篇:聆听碎片的呼唤——一个来自当代女性集体潜意识的回归之梦

      下一篇:心理分析碎碎念——《大话西游》25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其他专家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