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意象对话文集

    心理专家朱建军:回归疗法作为理解各种疗法的统一框架(上)

      简介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
       
      为什么这一次我把回归疗法这样一个主题来讲呢,其实它的真实的目标不在回归疗法本身,而是在于把回归疗法作为理解其他疗法的一个框架,是从这个角度上,我想跟大家讲一点儿。
       
      为什么我要去讲一下“回归疗法作为理解其他疗法的一个框架”这样一个主题呢?
       
      从我自己来说,是因为我跟学生们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咱们中国的心理咨询学习者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可能是全世界最独有的,就是说我们可能学过不止一种心理学的疗法。
       
      我有时候看一些我们的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介绍,他就列出自己学习过什么疗法的时候,他会列出几种,甚至有的能列出十几种。
       
      我看了以后呢,第一,我是非常的认同,因为我以前也是这样的,我什么疗法都学,然后第二,我就想,很有意思啊,这真的很中国。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你真正的接触一个外国的心理学家,你接触一个精神分析派的,然后你跟他去讨论人本心理学,他根本就不跟你讨论,如果你跟他讨论认知行为,这基本就闭嘴,因为他只研究精神分析。甚至你跟一个搞精神分析的人去讨论荣格,我干过这种事,人家客气一点的就是不理我,不客气的可能他就开始荣格批判。那么,即使是搞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派的,他就是搞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的,他就是搞自体,他一般的是会很精、很专的去学习一个疗法。
       
      但是咱们中国不一样,中国呢,我们的好多学习者会接触好多疗法。
       
      这个是为什么呢?
       
      当然它也有不同的一些情况,有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有些人不了解,就什么疗法都想学学,觉得越多越好,有的呢,可能就是我觉得中国人太有学习精神了,我们很希望把各种疗法都能够有所掌握。
       
      从效果上来说,这样子好不好呢?
       
      我觉得从效果上,可能好,也是可能不好。
       
      先说可能不好的哈,丑话说在前头,可能不好,不好在哪儿呢?就是搅乱了你的头脑。因为大家不同的疗法看同一个心理现象的时候,它会有不同的视角,它会有不同的重点,然后它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有时候说你只学了一个疗法吧,你觉得看的还挺清楚,你学了五个疗法吧,你就晕了,你反而不知道这个来访者是怎么回事儿了。这是它的弊。
       
      但是呢,如果学得好的话,那它就成为一个利。就是你可以吸收不同疗法中的好的东西,然后灵活运用,那你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呢,就如虎添翼。
       
      所以,我今天在这儿讲回归疗法,表面上大家说,本来我就学了好多疗法了,现在我再知道一个新的疗法,回归疗法,我岂不是更乱?但是不是,回归疗法,我今天在这儿讲给大家的是,我想让回归疗法起一个作用,是什么作用呢?我叫框架。
       
      框架是什么意思?
       
      就是,我对面正好有一个墙上的书架,这就是一个框架。
       
      比如我们有很多很多的书,我们有两种摆放方法,第一种摆放方法就是堆着,所有的书全堆在地上,另一种方法就是我们把它放在一个书架里面归类,哲学的在这儿,心理学的在这儿,文化的在这儿,艺术的都在那儿,归类。
       
      那么哪种好呢?当然是后一种。
       
      为什么呢?
       
      因为你需要用的时候,你就能知道哪本书在哪儿。
       
      我们心理咨询的各种方法也是这样,它也需要一个框架,框架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你能知道每一种心理疗法,它可以在哪个位置,它可以主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而另一种疗法呢,它在什么位置,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话呢,你脑子里边所学到的这些不同疗法的知识,它就不会打架,它就会变得井井有条。
       
      所以,这是我在今天给大家讲回归疗法的一个基本的目的。
       
      好,废话少说啊。下面呢我先大概的介绍一下回归疗法。
       
      回归疗法,是我和曹昱我们两个人去总结出来的。但是呢,在有人问我说回归疗法的创始者是谁的时候,我一般都说是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可能不见得会同意我这句话,但是好在他也不会出来拒绝我,所以我就赖上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陶渊明的思想特别好地体现出来了回归疗法的思想。
       
       
       
      我现在给大家看的这个呢,大家在网上很容易搜到,就是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这个是在咱们中国古典文学中大家都特别重视的,但它最重要的一点不在于它的文辞写得多么优美,而在于它表达的思想。
       
      它这个思想归根结底是三个字,叫归去来,简单的说是两个字叫归去,再简单的话是一个字叫做归。
       
      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说从哪儿归到哪儿啊,是陶渊明他当时不想当官了才回到家园啊,回到他的田园。但是这是表面啊,就是现实层面的一个事情。
       
      它真正的归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思想,就是说我们的心迷失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陶渊明讲,心迷途其未远兮,这个迷途是谁迷途了,不是他自己没有GPS,出去走路迷途了,而是他的心迷途了,所以要回到心应该在的地方。
       
       
       
      心迷途了会怎么样?
       
      心迷途了就会焦虑,就会困扰,就会屈辱,就会为五斗米折腰,甚至为四斗米折腰。
       
      归是归到哪呢?
       
      是归到人的真心的最初的那个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初心。
       
      回到了真正的自己的心会怎么样呢?
       
      就是陶渊明在这里面所描述的这样的一个心境,非常喜悦,非常轻松,非常自由,非常的洒脱,这样的一个美好的一个状态,这不就是我们心理学所要追求的一个状态吗?
       
      所以呢,其实回归疗法的基本理念就是回归到我们心最初的那种喜悦、平静、富有创造力的赤子之心这样一个状态。像陶渊明,所以描写的桃花源这样的一个心理状态。
       
       
       
      那么,为什么我们人会有迷失?然后我们又需要怎么样回归?
       
      在这一块上呢,我们这个回归疗法从源流上,我们是源流于这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道家,佛家,陶渊明他是儒家的,他们的这种思想。
       
      但是从操作上来说呢,它基本上就是我们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我们人会有焦虑?第二,为什么这个焦虑会越陷越深,迷途会越来越远?第三,我们怎么样回到那个没有焦虑的最初的初心?
       
       
       
      第一个问题呢,就是说我们的焦虑从哪里来?
       
      我们焦虑有各种各样的焦虑,但是从回归疗法里面,我们认为所有的焦虑,归根到底会回到一个最基本的焦虑上,这个最基本的焦虑呢,我们叫它存在焦虑。当然别人也叫他存在焦虑啊,存在主义疗法也把它叫做存在焦虑。
       
      这个焦虑是一个什么样的焦虑呢?
       
      实际上就是说,人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存在感,就是找到自我,然后我感觉到我自己能存在的这样一个感觉。
       
      那为什么这个自我的存在感是需要找的呢?
       
      我们回归疗法又回到了咱们中国文化里边的一个主题,我们中国文化认为实际上这个叫做自我的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的自我感,它是一个建构的一个产物,它是我们认为有一个我,有这么一个我感。但是实际上呢,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情况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自己就完全可控的这么一个自我。
       
       
      你会发现,比如我说我叫朱建军,朱建军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在变的,童年的我,青年的我,中年的我,现在的我,都是不一样的,我的思想也不都是我的,我的思想有好多是这个地方学来的,那个地方学来的,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我,但是我不会这么觉得,我会觉得我就是我,我跟别人是不一样的,但这是没道理的。
       
      这个里面会有一个冲突,就是其实没有自我,但我认为有自我,这里面有一个冲突。
       
      那我怎么解决这个冲突呢?
       
      就是我们就希望,用我的话说,就是我们要圆谎,我一定要找出一个理由来证明有我。
       
      那找什么理由啊?
       
      那就是各种各样的理由,就是我必须像自我催眠一样,我需要在某些地方找到存在感。比如说我是一个学者,我很爱思考,我就会说“我思故我在”,我思考了,然后我觉得我有存在感了,我今天到这儿来讲心理学了,大家居然听,我很有存在感,假如我到这儿来讲没人理我,说你想的那些东西都是胡思乱想,我的存在感就会受挫,我就会产生焦虑,这就是人的最基本的一个焦虑。
       
      当然每个人他获得存在感的方法不一样,有些人是“我思故我在”,有些人,比如杨丽萍,她就说“我跳舞故我在”,有些人就是说“我被人家看到了我就在”,因为我漂亮,别人看我,我就在,有一天我毁容了,没人看我了,那我就没有存在感了。所以各个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去追求他的存在感,但是这种追求只要有所挫败,他就会有焦虑。
       
      那么,这个本身就是一种迷失,你想想,你必须成功的去做成了一个事情,做了一个事情,你才能不焦虑,你才能觉得有我,这个就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最初的一个小迷失,因为你必须要去行动。要去思,要去好看,要去唱歌跳舞,就是你必须要去干点儿什么。
       
      但这个还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叫迷途未远。就像小孩子,小孩子他去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有一个特点,干什么就是干什么,他没有更进一步的目的性。小孩儿在去玩沙子,他不挣钱,他不会说,玩1个小时沙子能挣5块钱。不挣钱,但他玩的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他在玩的过程中,他就很有存在感。我今天玩了,我就很有存在感。
       
      但是我们大人呢,就不一样了。我们大人呢,就会迷失的越来越远。为什么呢?因为对我们大人来说,我们很难单纯的、直接的去干那些让我们有存在感的事情,我们就必须要去追求一些条件,就是满足我们的条件,我们可能才能够放心大胆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满足某些条件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我们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就比如说,有一个孩子说,我喜欢画画,我要考美院,然后他爸妈就跟他说,美院能挣几个钱啊,如果你画不成一个画家的话,那你简直穷死了哦,不行,不能考美院,考金融,考计算机,为什么?因为这个金融可能就业比较好啊,然后你先能挣到钱啊,等你挣够了钱了啊,你财务自由了啊,然后你爱干什么你干什么去。
       
      你们看到没有,在这个过程中他追求存在感就不是直接追求了,他就绕一个弯儿了,他要先追求到一些条件,然后用这些条件再来换他去追求自己的存在感这样一个资格,就我以后就可以幸福的生活了。
       
      但是当人这么做的时候,他的焦虑就会更大。因为你什么时候才能财务自由?这个东西有时候是说不清楚的啊,这个世界上号称财务自由的人可能很少,那可能你到临死的时候,回顾自己一生,说我这一生都在为做自己去准备条件啊,但是到今天还没有做到,但是我要死了,那个时候你想要死得多么死不瞑目啊,多么冤枉。所以,我们这样的一个生活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焦虑。
       
      实际上,在我们人的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的时候,从最初的焦虑,到次一级的焦虑,到再次一级的焦虑,到再次一级的焦虑,就会有很多的焦虑。
       
      比如说我刚才说我们追求成功去挣钱,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这个当成条件,这已经更焦虑了。但是如果说我们挣钱都没挣到,那你岂不更焦虑。如果说你挣钱都没挣到,而且你旁边的人,比如你妈还骂你说,你就是个废物,我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啊,养一只猪还能宰了卖肉,你虽然也有一身肉都不能卖啊,这个时候他更焦虑。更焦虑之后他就会产生一些心理创伤,然后到那个时候呢,他的焦虑就更大。这个是我们人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上一篇:深圳心理咨询专家释梦:梦到父母离婚了

      下一篇:心理专家朱建军:回归疗法作为理解各种疗法的统一框架(中)

      其他专家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