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随感——“回神”记
简介
缘起
王晓琳写的那篇《安神后的感悟分享》引起我的感慨,那种细细密密的痛苦啃噬着你又无法言说,无人理解。自打进入高中以来就大脑控制不住的运转,长期紧张头痛,失眠,止痛药、安眠药轮番上阵,就这么浑浑噩噩一过几十年,一度以为这一辈子就这样吧。幸运的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找回了丢失已久的“神”。现将我的回“神”经历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神滞
7岁那一年,我被妈妈冤枉边哭边做作业,而她突然折返回来,一见我在哭,立马严厉地又训斥了我一顿。而我没有戒备,当场被吓傻了,停止哭泣,直直地愣在原地。自从那以后,我的后脑勺就长了颗眼睛,在做作业的时候会警惕的观察周围一切动向。在意象中,我好似被雷击中,心脏被烧毁,黑黢黢的,落寞的躺在一边,而我自已屏住呼吸,血液凝固,奄奄一息,一部分的“我”就这么飘飘荡荡的离开了身体。
个人体验继续深入,意象里的那个妈妈总是对着尚在襁褓中的我发脾气,嫌弃、厌恶的眼神射向我,那些情绪波涛汹涌一层一层叠加向我扑来,我极度惊恐,屏住呼吸,全身僵硬,时间停滞,而那一瞬间,就一个念头:我不好,原地消失吧。刚出生时就被我妈放在床脚边,进来整理床铺的护士随手一扔,医院厚厚的被子砸向了我。意象里,这是一次死亡体验,胸口很沉,压着很重的大山,窒息、绝望、无力,一遍一遍告诉自己“死”算了。
我和我的咨询师多次在意象中,让我抱着那个被吓“死”的孩子,轻轻的呼唤孩子的名字,柔柔的、慢慢的抚摸孩子身体,让我握着孩子的手,用温柔、耐心而坚定的目光去关注这个孩子,耐心的陪着他去面对这种“死亡”;也让孩子去感受自已身体每一寸的肌肤,体会被抚摸皮肤时的感受,感受自已的呼吸,去分辩自已是否真的“死”了。
个人体验深入至此,感觉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头不疼,失眠有了大幅度好转,但依然和这个世界有着隔离、不真实的感。
随后在一个中医躯体工作坊中,在一片混沌污浊的空气中,通过腹式呼吸我获得了一点点新鲜的空气。一刹那间,内心无比心酸,那么一个小小的我,无人保护,唯有屏住呼吸,让自己“死”掉,才能保证安全。就这样在这慢慢的吸、下沉、呼、放松等一系列细微动作中感受到自已是存在的——他是回神的好帮手。

继续深入体验。在意象里,我也感受到我妈妈婴儿期状态,她一个人睡在某个角落的木制睡桶里,没有光源,没有声音,更没有人回应她,周围弥漫着死寂的氛围,躺下的那一刻感觉是合上棺材,即将死亡。作为婴儿的她茫然无措,不知道如何面对这种死亡,随即产生一个应对:让大脑快速运转、思考起来,和外界建立联系,以此隔离这种死亡的恐惧。代际传递,我自然也习得了这种应对方式,大脑长期处在一个高速运转状态,隔离死亡恐惧,用思考来代替真实的生活。
至此,大脑才开始在无意识层面停止之前的模式,头脑和身体终于有了链接。这种情况便是周烁方老师《“神散”的溯因与化解》指出的第二种情况——神滞。神固着地凝聚于头的上部,大脑和思维功能被强制性启动,不想思考的时候,也会自动思考,想把思考停下也很难做到。
总结
梳理自已身心状态,和之前有着很大的变化:注意力更聚焦,脑袋轻松许多;能够清晰且稳定的感受到“我”的存在,且存在于胸腔这个位置;某些时候会觉得胸腔长了两朵花,小小的,软软的,随时去感受这个世界;终于能够保持觉察回到自已的感受上,也拥有了主体参与感,也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体会对方的情绪感受等等。深圳心理咨询
至此,长达几年的回“神”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兜兜转转、反反复复,迂回曲折,终见曙光。
作者:
张菁菁
江西南昌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2017年起接受意象对话一对一个人体验,参加过初中高及多个意象对话工作坊,将继续在意象对话这条路上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微信号:zjinjing123456
转自公众号:意象对话
上一篇:周烁方:调配与创造——意象对话如何使用资源
下一篇:心理专家朱建军:问梦解决智力问题
其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