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意象对话文集

    周烁方:调配与创造——意象对话如何使用资源

      简介

      救助伤员需要绷带、药品和血。盖房子需要砖、瓦和水泥。化解情结、治愈创伤、填补匮乏、建构缺失,都需要资源。在意象对话中,资源较少作为一个话题被明晰地讨论。因为在原始认知(意象认知)中,使用资源是自然而然的事,无需特意概念化。但今天,还是为了逻辑认知,为了大脑,写一写资源。


      相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资源是一种外来的供应。乳汁对于饥饿的婴儿是外来的,火种对于冰冷的房间是外来的,雨水对于干涸的土地是外来的,灯塔对于黑暗中的迷茫者是外来的。有问题的那部分心理现实,通常已经私自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而治愈它,就需要从“外部”引入资源。

      第一个“外部”是本人心中的其他部分。心中有一个部分干涸了,但是另外有一部分情感丰沛。心中有一个部分很寒冷,但是另外的部分则温暖和能源充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这是资源的最理想来源,因为自己心中有,就不必外求。一旦资源对接完成,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自我治愈。

      第二个“外部”是指本人的心理世界以外,也就是来自他人,来自“我”以外的世界。这个他人可以是心理咨询师,也可以是生活中愿意提供关心、帮助与陪伴的重要他人,甚至也可以是一个好的自然环境或人造环境(环境中也有能量)。这种情况,就只有和这些人或环境接触、相处时,才能够得到资源。接触多就得到多,接触少就得到少。靠环境,就要多花时间在相应环境里待着。靠朋友,就要多花时间和朋友相处,对方还得愿意。靠咨询师,就要多花钱,买咨询师的陪伴时间。自我以外的资源,就是不够便利。但自己确实没有,似乎也只好依赖他人。

      此外,资源还有第三个来源,通常容易被忽略。就是资源可以被无中生有地创造。没有光明,可以创造光明,没有水源,可以创造水源,没有母亲,可以创造母亲。只要心里知道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就可以创造。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但“想不到”的确是一个蛮常见的困难。受困者通常已经认同了自己的困境,默认这里“不会有”那种必须的资源。受困者通常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其实有创造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一切。有些时候,甚至于咨询师也认同了来访者的困境和无能为力,这时候问题就会表现出“无法解决”的特性,由此陷入长久的僵局。


      当然,“创造”并不是真的无中生有,它需要消耗一种宝贵的东西,就是——自由能量。每个人的心理能量中,未被赋予任何属性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即使是深陷心理问题的人,通常也不会完全没有自由能量,更不用说那些相对健康的人了。自由能量就像现金,有的人钱多,有的人钱少。花钱的确是一门学问,值得学习与研究。有钱不会花的大有人在。自由能量,就自由在可以依照人的自主意志,成为任何一种固化形态。知道自己需要哪种能量形态的资源,就可以根据需要,从自由能量中创造资源。咨询师有一个任务,就是教来访者怎么花钱,怎么创造,怎么获得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与信心。如果自由能量实在太少,也可以先靠咨询师化解一部分情结,获得一部分自由能量,再行创造。以上是意象对话使用资源的基本原理。明白了原理,再讲操作,就更容易理解。


      遇到一个需要资源来解决的困境,首先可以尝试在受困者内心找一找。找的方式也简单,就是直接在心里“问一问”。例如,看到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孩,就问自己(问来访者)一句:有没有合适的人能来照顾ta?或者问:如果有一个合适的人能来照顾ta,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后者比前者的启发性更强一点。如果受困者内心有合适的资源,此时就会被唤醒,会有答案出来:啊,有一个温柔的女性出现了……。如果受困者内心没有合适的资源,也会回答:没有人能来照顾ta。或者回答:想不出来能有个什么样的人。找不到资源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没有资源,也有可能是受困的部分过于封闭了,受困者对于这一部分的认同过于强烈。有经验的咨询师可以判断是哪种情况,是否需要针对受困部分的封闭性,或者针对过于强烈的认同,进行工作。

      如果那个照顾者形象出现了,他就可以照顾意象里的小孩了。这时候资源调配与对接就算完成。不止这一次,之后也都可以让他来照顾。也有些时候,会出现“不好用”的资源。比如来访者说:出来了一个女性,她也能照顾孩子,但是她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这时候,就需要对这个女性部分先进行调节,她的状态好了,再来照顾孩子。如果确实发现受困者自身没有资源,就需要考虑另外的办法。

      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从咨询师的心理世界获取相应资源。对于来访者而言,咨询师有形的陪伴、无形的在场都是一种资源。在面临具体问题的当下,咨询师内在如果有合适的资源,就可以在咨询中帮到来访者。上述例子里,如果来访者确实找不到,也想不出一个能照顾孩子的形象,咨询师首先需要觉察自己内心的反应。面对这种情况,咨询师是否知道应该怎么做?如果是自己去照顾来访者意象中的孩子,是否知道怎么照顾?是否能理解孩子需要什么?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说明咨询师心中有相应的资源。或者在很多时候,咨询师跟着来访者的意象发生,自己内心就自发涌现了相应的照顾者人格状态。


      这时候,咨询师不特意说话,只是陪伴,也有疗效。当然,咨询师更主动一点效果会更好。咨询师可以说:让我们一起陪陪这个孩子,看看能为ta做点什么。这个表达不同于让来访者自己找资源,而是咨询师在用自己的资源“带动”来访者的心理世界变化。咨询师要谨慎使用(尽量少用)这种说法:让我来陪陪这个孩子。这种说法容易增强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依赖性,一定要用的话,最好只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限量使用。咨询师也可以直接说一些关心这个孩子的话,例如:感觉到ta很需要人陪伴,最好是有人能够抱抱ta,陪ta说说话(真的共情到孩子的需要时,才这么说,而不是作为一种公式)。这类情况下,因为资源来自于咨询师而非来访者,所以一旦咨询结束,治愈效果就不容易延续了。当然,这种治愈如果长期、多次发生,来访者也有可能因此学会(内化)了咨询师这种对孩子好的方式,来访者内心的资源也就被塑造出来了。


      另一个办法,是受困者在非心理咨询情境中,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资源。例如这时候可以问:如果有一个人来照顾这个孩子,现实中的谁,让你(我)觉得最合适呢?找到了这个人,就可以想办法和这个人增加一些接触与联系。不过这个方法受到现实中他人意志的影响,对方是否愿意、愿意以多大程度提供资源来治愈受困者。也可以问:如果有一个更好的环境,能让孩子在里面感到舒适,会是什么样的环境呢?在现实中找到相同的或类似的环境,经常去里面待着,并且把内心的孩子调出来,就能够获得治愈。


      ‎此外,就是在当下创造资源。有一种创造是在意象中进行。来访者意象中土地干涸,心理世界也找不到水源。咨询师可以和来访者说:现在,你可以想象天空中有雨下下来。如果来访者说:没有出现雨。咨询师可以再次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我知道原本是没有雨的,但是你是见过雨的,所以你就可以把雨的意象,在你心中勾勒出来,想出来。


      来访者想的时候,咨询师也可以继续协助:想的时候,可以用心一些,去想象云层的厚度和颜色,雨滴的大小,疏密程度,想象雨落在干涸土地上的感觉。注意,这种创造是要消耗自由心理能量的。想一会儿,来访者就会累,就需要停下来休息,以后能量恢复了,再去想。如果来访者跟着咨询师成功地做几次,他就学会了如何创造“雨”这种资源。咨询结束了,回到生活中,他也可以在有精力时自己做这种练习,自我滋养。想象得多了,雨就会变成他心中的固有资源。


      在这个方法里,咨询师需要分辨,来访者是真的投入自由能量进行了创造,还是只进行了表浅的幻想。前者蕴含能量和动力,能带来真实的疗愈,后者无能量、缥缈,没有治愈性。当然,可以创造的资源不只是雨。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

      周烁方

      另一种创造是通过来访者的“主体我”进行创造。困境呈现在意象中,但还有个“主体我”正在看意象,主体我通常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看意象,可以和咨询师沟通,也可以对意象进行各种操作。回到“无人照顾的小孩”的例子,来访者内心没有那个照顾的资源,咨询师可以说:虽然你心中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来照顾ta,但是当下的你,这个看意象的你,可以照顾这个孩子。如果来访者说:我不知道该怎么照顾。咨询师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你可以先走近一些,看看他的眼神,感觉他是否愿意让你靠近……你可以轻轻握着他的小手,看着他……。来访者跟着做,就是在咨询师的指导下,通过主体我创造出了所需的资源。同样的道理,这样的发生重复多次以后,就会塑造出来访者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在创造资源的方案里,咨询师是一个协助者,帮来访者建立创造资源的意识,获得自己能创造资源的信心,并且教导创造的方法和过程,最终让来访者在自身获得相应的创造力,进而逐步转化为来访者内在的固有资源。

      有时候,有些资源是被封锁在某些情结里的。例如干涸的土地需要水,来访者的世界里没有水,但是发现有一个很大的冰山。冰山就是潜在的水资源。这时候心理问题的解决就有了策略性的顺序。可以先化冰山,有了内在的水资源,再滋养干涸的土地。

      也有些时候,针对一个困境,来访者和咨询师都没有相应资源。并且咨询师也不知道该怎么,不知道可以创造什么资源来解决,甚至没有创造资源的意识。这时候咨询就会陷入僵局。咨询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学习各种问题如何解决,学习如何从自由能量中创造资源。


      本文总结和探索了意象对话中对资源的调配、创造和使用。文中思路同样可用于其他心理学派,只是在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各学派的技术进行调整。希望本文能对各位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成长者有所启发,也欢迎大家的指正、补充,以及新的创见。


      作者个人简介:

      周烁方

      准宝石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意象对话研究中心理事长

      意象对话社会心理服务与援助中心主任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际荣格分析心理学会(IAAP)认证分析师

      中国分析心理学会(CSAP)会员

      编著:《水晶之路》、《东方苍穹下的心理与心灵》

      译著《世上没有懒孩子》

      上一篇:意象画的感悟分享

      下一篇:心理随感——“回神”记

      其他专家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