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意象对话文集

    曹昱|代际创伤的传递

      简介

      课程目录
       
      1 了解代际创伤的意义
      2 代际创伤的理解
      3 代际创伤的基本特点
      4 代际创伤的传递
      5 代际创伤的转化和疗愈要点
      6 问题答疑
       
      ps:重点在3和4
       
       
       
       
      NO.1
      为什么要讲代际创伤?
       
      有成长经验的人都知道,心灵成长是有次序的。
       
      首先接触的是个人层面的情结,然后是家族的情结,再是社会的情结等等。
       
      当到心理成长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现:家族的一些问题或情结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时,作为家族中的一个个体,在面对整个家族情结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无力感与寡不敌众感。
       
      因此,对成长到这个阶段的朋友来说,这个话题就是非常必要的一个路标了;对于没有成长到这个阶段的朋友来说,也可以先当一个心理学知识来接触一下,这对人生多多少少也会有所帮助。
       
      因为这个话题会时时刻刻围绕着我们的命运。
       
       
       
      NO.2
      什么是代际创伤?
       
       
      1、创伤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创伤。
       
      我们都知道,创伤在生理医学上指:由于外部的因素引起我们人体组织或者器官造到一些破坏。
       
      2、心理创伤
       
      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上,创伤指的是:我们人,经历了一些超出了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并且对人的心理产生了一些长远的、破坏性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的受害者,不仅仅是这些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也会包含这些事件的目击者,甚至救援者等等。
       
      3、心理创伤的类别
       
      具体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导致心理创伤的常见事件有哪些呢?
       
      一般说来说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创伤事件的强度不大,但是持续的时间非常漫长。比如说一个人在童年长期糟到被家人忽略、虐待、抛弃、贬低、冤枉等等,这些创伤属于慢性创伤。可以看到,每一次创伤事件的强度不大,但是持续的时间非常漫长。
       
      第二类是偶然的突发事件,创伤事件发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创伤的强度巨大。这些突发事件有属于小范围的,比如说车祸、溺水、性侵害或某一次犯罪事件等;也有属于大范围的一些天灾或者是人祸。比如,从远的来说,历史上的大洪水、战争、大屠杀等;近的来说,汶川地震,还有前阵子加拿大有个小城发生了大火灾之类的。
       
      在这些事件中,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瞬间成为难民。这些人大多都经历了家破人亡,至少也是一瞬间就一无所有、无家可归了。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这些外来事件都具有【个体不可抗力】的特点。
       
      所以,当我们作为一个有限的人来面对这些事件的时候,我们个人会产生强烈的无能为力感、突然之间丧失带来的哀痛感、愤怒感、不公平感、绝望感等等,这些非常强烈的消极感受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这些事件会对经历者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的影响,显然也是情理之中的。
       
      以上就是对心理创伤的一些理解。
       
      4、代际创伤
       
      那么什么是代际创伤呢?
       
      用大白话来说,代际创伤就是会在一代人、一代人之间传递下去的一种心理创伤。
       
       
       
      NO.3
      代际创伤的基本特点
       
      主要有两大基本特点。
       
      第一个基本特点是:创伤事件它不仅会对亲身经历创伤事件的当事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还会继续以某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当事人的后代,既对完全没有经历这些事件,甚至对这些事件根本一无所知的后人的命运也产生深远的、甚至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第二个基本特点就是强迫性重复(心理学术语)。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这些创伤的命运模式会一代一代的重演。
       
      正因为这两个基本的特点,才让所有的心理治疗者对代际创伤都格外关注;甚至说,代际创伤成为了近些年国际上所有的深度心理学领域最时髦的话题之一。
       
       
       
      NO.4
      代际创伤是怎么传递的?
       
       
      代际创伤会在哪些方面传递?它又是怎么样传递下去的?
       
      这两个问题是一个重点,因为明白了这样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对代际创伤的转化或者疗愈就有了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命运是什么,我们如何转化自己的命运就有了基础。
       
      1、心理创伤具体在哪些方面传递
       
      很多心理学研究发现,代际创伤的传递主要在三个方面表现:1、症状   2、任务    3、自我身份认同。
       
      (1)以症状的方式传递
       
      这个传递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一种命运模式的重演。
       
      比如说前辈离婚,后代也离婚;前辈有外遇,后代也有外遇;母亲堕胎,女儿也堕胎;母亲切除子宫,女儿也切除子宫;父亲老是跟上司闹矛盾,儿子、孙子也和上司处不好;父母小时候被家暴,结果儿子、孙子小时候也被家暴;爷爷酗酒、父亲酗酒,结果孙女找个老公还是个酒鬼;父母小时候被寄养在亲戚家里,等父母有孩子也寄养在亲戚家里;父母是女人强悍、男人无能,孩子的婚姻也是如此,等等等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那么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还有一种代际创伤症状的传递,它不是像上述这样所说的直接复制,而是成为和父母症状相反的症状。
       
      比如父母小时候被过于严格的管教,等他们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就会放纵孩子,成为放纵型的父母;父母小时候经历过挨饿受冻,于是他们疼孩子的方式就是拼命给孩子吃、拼命给孩子穿衣服,然后等他们孩子长大了,就对这种方式深恶痛绝,他们孩子就以相反的方式教育自己孩子,孩子饿着冻着也不管;父母小时候过于缺乏关注,结果等他们长大成为父母以后,他们就过度关注孩子等等。这样的例子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大家可以自己去补充、去发现。
       
      以上我们讲的是代际创伤以症状的方式传递。
       
      (2)以任务的方式传递
       
      什么叫任务的传递呢?
       
      主要表现为孩子用自己的一生去实现前辈没有完成的愿望。
       
      比如说父母因为自己没上大学而一辈子遗憾,于是子女就把考上好大学作为自己的人生任务;父母呆在一个头疼脑热的婚姻里,憋屈了一辈子都没敢离婚,结果子女遇到一点儿婚姻的不如意就离婚了;母亲一辈子觉得自己冤死了,长这么漂亮都没能嫁个金龟婿,结果闺女就努力嫁了个社会成功人士;父母、甚至祖父母很遗憾自己没有成为医生、教师,结果儿子、孙子长大以后鬼使神差的就做了医生、教师等等。
       
      以上是一种比较直接地去完成前辈的愿望的任务间的传递方式;但还有另外一种更隐秘的、对子女命运的影响更为深远的任务传递方式。
       
      以当今社会中一个比较常见的事件为例。
       
      父亲爱上小三离婚了,于是母亲就在女儿面前控诉父亲和小三,告诉女儿自己怎么怎么含辛茹苦,怎么为了抚养女儿而牺牲了自己去重建一个幸福的婚姻。
       
      然后等女儿长大了,女儿就会出于内疚感而牺牲自己的幸福,从而替母亲报复父亲,甚至破坏父亲现有的婚姻,甚至无意识的去毁掉女儿自己幸福的婚姻、折磨自己的老公,以便替母亲报复老公。
       
      这么一折腾,结果女儿的老公最后也有了第三者,也离婚了,于是女儿也和母亲一样去教育自己的女儿,这样悲剧就重演下去了。
       
      这种隐秘的任务完成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这在我们中国家庭中发生的也很多。
       
      比如姥姥、姥爷没有生一个男孩,毕生遗憾。于是这个家的女孩,也就是母亲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像男人一样强悍、卓越的人来替自己的父母实现有个儿子的愿望。
       
      同时这个母亲也是替姥姥完成一个姥姥不能说出口的任务——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甚至女人比男人还强。然后母亲就找了一个不如女人的男人结婚了,也就是孩子他爹。
       
      生孩子的时候偏偏赶上独生子女政策,结果又生个女儿,但又不让继续生了,这个遗憾就延续了下去。
       
      于是女儿的女儿又接过母亲的接力棒,成为一个比男人还强悍的女孩子,最后找个懦弱男人结婚。
       
      在以上两种传递方式(症状的传递和任务的传递)常见的例子里,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共性:这些孩子在用自己的一生潜移默化去替父母、甚至替祖父母达到这些前辈想要完成(或达到)却没有完成(或达到)的期望。
       
      3、以自我身份认同的方式传递
       
      这主要表现在哪呢?
       
      表现在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上。
       
      有一个很常见的俗语直截了当的描述了这种代际传承的自我身份认同: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儿子会打洞。
       
      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说父亲被看作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等儿子长大结婚了,也被大家看作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甚至儿子自己都是这么看待自己的,然后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正常或不好的;母亲是一个在私生活方面很混乱的人,那她女儿长大以后就可能也会很自然地也成为一个在私生活方面很随便、很早熟的人,不仅别人这么看她,她自己也接受自己就这样,甚至潜意识觉得自己就该是这样的。
       
      不说这么极端的例子,就说说更常见的例子。
       
      比如父母从小被看作是这个大家族里面最不受待见的孩子或多余的人,那孩子也会常常把自己认同是家族里最不受待见的孩子或多余的人。反过来,父母小的时候很受家族的宠爱,认为自己是家族的重要核心人物、领袖人物,等他的孩子长大了,也非常容易把自己认同成是这个家族、甚至团体中的重要核心人物和领袖人物。
       
      一般来说,我们很容易向父母的自我认同发生认同,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们一般倾向于,我爹我妈是什么样的人,我就也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除此之外,自我身份认同的传递还有另外一种——相反的表达方式。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不是和父母一样的人。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常常是由于孩子对父母强烈的拒绝和反叛,背后常常是因为父母给孩子带来了自恋的创伤,让孩子感觉因为父母是那种人从而让自己蒙受了羞耻,所以要和父母划清界限。
       
      比如,我们发现有些农村孩子到大学以后就会拼命表现的不像农村人,甚至要贬低农村人、排斥农村人,从而来和父母的农村人身份划清界限,来建立自己的城里人的自我身份认同。
       
      再比如说,现在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看到总是有一小部分出国的中国人会有意无意的拼命地贬低中国人、贬低中国文化,从而来洗白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认同,给自己贴上美国人或者某国人身份认同的标签。等他们自己养育子女之后,也让孩子学洋文、说洋话,和洋人孩子们多来往,而让他们自己的孩子少学中国文字、中国文化,少和中国孩子打交道。但是这样一来,第二代移民就会产生自我身份认同混乱的创伤。这些问题已经比较普遍了,同时随着移民的增加而增加。
       
      可以看到,这两个例子背后都是深深的一个自卑情结。不管它是家族的自卑,还是民族的自卑,背后都是一种深深的自我身份的创伤。
       
      这些刻在骨子里的自卑创伤,并不会因为我们在后来给自己贴上另一个金光闪闪的身份标签或切断了与我们与自己根源的文化连接,从而就会消失。相反,它还会以更加隐秘的、潜移默化的方式继续对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说,代际创伤会通过症状、任务和自我身份认同三个主要方面来传给后代。
       
      在代际传递中,创伤症状的表现就是命运模式,既“我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活”;创伤任务的表现就是孩子一生要为实现什么目标而活,既“我为什么而活”;自我身份认同的表现就是孩子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既“我是谁”。
       
      “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我以怎样的方式来活”,这已经构建了一个人命运的全部要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讲这个话题是这么重要。
       
      因为不管我们自己有么有意识到,这个代际创伤和我们每个人、和我们每天的生活,甚至总体的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对孩子来说更好的父母,那今天的这个话题的讨论就会是有所帮助的。
       
      心理创伤为什么会在代际之间传递?为什么对事件一无所知的后代,也会受到前辈所经历过的那些创伤的影响?
       
       2、心理创伤在代际间传递方式
       
      (1)家庭教养方式的创伤传递
       
      我们知道,当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除了它自己那些与生俱来的某些天性之外,其他具体到你是谁、周围世界怎么样的,婴儿全都一无所知;对自己该怎么去活、对自己的人生,更没有任何的预期和计划。
       
      对于这些,只要我们活在世界上,就必须要了解的基本常识,我们该从哪去获得呢?
       
      通常是我们的父母。所以常言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导师。
       
      那我们这第一位导师,又是怎么样把这些关于人生命运的基本常识交给我们的呢?
       
      从虚方面来说,是通过他们对我们的养育方式;从实实在在的方面来说,就是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传给我们的。
       
      父母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就像是土壤环境对种子的生长发育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一样的。不同的种子天生有不同的特点、喜好,就像不同的孩子天生有不同的天性一样。但是同样的种子到最后能长成什么样,不光取决于种子好不好,更大程度上还得取决于它的土壤环境好不好,或者跟它是不是匹配。
       
      同样撒下一大把各种各样的种子,撒到盐碱地里,可能什么苗都长不出来,因为再好的种子到了盐碱地里差不多都得死。
       
      但如果把种子撒到沙漠呢?可能一般的种子都发不了芽,但是少数具有高度抗干旱性格的种子就能长活,可能还长得还不错。
       
      那如果把这把种子撒到稀泥地里呢?可能稍微怕水的那些种子就不行了,但是那些天生就喜欢水的种子,比如莲花,就长得特别茁壮、特别美丽。
       
      所以,正如上面说的种子,具有某些天性的孩子,如果被养育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他的命运就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说有一个天生就敏感、好静的女孩子,如果她的主要养育者是李逵那种人,那她可能就变得非常焦虑、抑郁,长大以后变的很害怕跟男人交往,要不然她最后因为得了婚姻恐惧症单身了,要么结了婚她也很不幸福。
       
      但如果这个孩子的主要养育者是贾宝玉呢?
       
      那她可能从小被欣赏、被鼓励,可能就变成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一群艺术爱好者混在一起,每天都高高兴兴地舞文弄墨、琴棋书画。她长大之后没准就遇上一个小才子,俩人惺惺相惜,最后过上了琴瑟和鸣的生活。
       
      所以我们看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命运会起到非常深远的影响作用。
       
      更直接的说,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会对孩子的身份认同产生一个背景性的影响。
       
      比如,父母见到孩子就开心,总是跟孩子亲亲热热地爱抚、玩耍,总是鼓励孩子,孩子就会产生一个骨子里的自信——认为我是一个可爱的人、被欢迎的人。
       
      由此他也会对他人和世界产生一个基本的安全感和善意——认为世界对我是好的。这样孩子对自己命运会有一个积极的基本信念——我好,世界也好。
       
      所以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就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以一种充满善意的方式去跟别人互动,而他这种具有善意的互动习惯也往往能够增加别人对他的好感,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很良性的人际互动。
       
      到最后,他发现他的命运就真的是我好、世界也好了。
       
      于是等这个孩子成为父母之后,他就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这样一种人生经验以及人生态度传递给他的孩子,他会以一种充满爱抚和玩耍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于是这个孩子也会由此对自己、对他人、对命运对怀有一个积极的信念,又基于这个积极的信念以善意的方式其和外界互动,最后也创造一个比较幸福的命运。
       
      这就是一个幸福命运的传递。
       
      反之,如果父母遇到的是创伤事件呢?
       
      比如被家族养育者长期的忽略、虐待等等,比如父母一见到这孩子皱眉头,这孩子乖的时候就不搭理他,这孩子稍微犯点儿小错误,就呵斥、辱骂、贬低,甚至动不动就臭揍一顿,那这个孩子就会产生一个骨子里的自我贬低,他会认为“我是一个什么也做不好的人”、“一个讨人嫌的人”。
       
      继而,他会对他人和世界怀有一种基本的不安全感和戒备心,甚至乎怨恨和敌意,既“别人和世界对我很刻薄”、“别人总会伤害我”。因此,会形成一个“我不好,世界也不好”的一个烙印,这个烙印是孩子心里最初的一个关于我、关于别人的一个烙印。
       
      这个孩子在现实的成长过程中,和世界、和他人相处的时候,他就总是带着戒备,带着别人会对自己不好的这样一个预测。
       
      这样一来我们可想而知,别人就不太愿意跟他打交道;这样一来,他最后也就真的成为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所以,他心理的“我不好、世界也不好、别人也不好”的基本命运脚本,也同样被实现了,这就是一个代际创伤的命运脚本的事件。
       
      以上的例子给大家演示了命运是怎么样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然后被传递到自己的孩子。当孩子成为了父母之后,如果没有什么心理的转化,他可能还会有很大的可能性把这个创伤脚本或命运脚本继续的传给自己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小的时候没有被父母或养育者善待的孩子当上父母之后,他们的确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给他们的孩子。
       
      同时,别看他们小的时候,被父母对待地非常可怜,等他们一旦成了父母,他也很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父母曾经粗暴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会用冷漠的、粗暴的、贬低的方式去跟孩子相处。
       
      这并非是他们愿意这样做,而是这就是他们自然而然得学到的唯一的一种亲子互动关系。或者说是他们小时候为了让自己适应父母,所必须习惯的那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
       
      关于这个部分就不再赘述了,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大家可以慢慢地发现和思考。
       
      除了家庭教养方式的创伤传递之外,父母个人所经历的一些个人创伤,也会影响到父母自身如何去灌输他的孩子。
       
      (2)父母个人创伤的影响
       
      比如,一个母亲她在自己小时候被邻居叔叔性侵害了,但是这个创伤她不能启齿,于是一辈子没人知道。但是等她做了母亲、有了女儿,她就会严禁女儿接触任何周围的成年男性,甚至会吓唬女儿说,这些叔叔他会偷小孩卖出去等等。
       
      于是这样的恐吓就会给这个女儿的小心灵带来很大的创伤,带来一种根深蒂固的对成年男性的恐惧。
       
      于是等女儿长大成年,一旦被成年男人亲近,她就会莫名其妙地对男人恐惧,见到男人就害怕,所以女儿和男性之间的创伤无中生有的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
       
      这样的例子,在临床的心理咨询当中是很常见的。
       
      经常发现,一个人有一些非常莫名其妙的心理症状,甚至比较严重的一些精神病的症状,老是治不好。最终却发现,这些症状产生的一个最根本原因竟来自于在这个家族中有一个前辈所经历的某一个创伤性的事件。
       
      在这些临床的案例中发现,“父母或前辈如何应对某一类的创伤”会通过他们对孩子的基本态度、对孩子的言语灌输、对孩子的行为约束等等来传递给他们的后代。
       
      这个部分就是关于创伤传递的这样一种心理机制。总结起来就是这一个过程:
       
      前辈所经历的创伤,首先会广泛地影响到前辈的内心信念、情绪情感、认知方式、行为习惯等等。前辈又会通过对后代长时间的一种养育关系把他们自己的这些信念、情绪情感、认知方式、行为习惯灌输给孩子,最后被孩子内化成他们自己的信念、情绪情感、认知方式、行为习惯等等,最终又变成了孩子的命运。
       
      那怎么办呢?父母总是有创伤的,而且出于各种现实原因,父母往往还隐瞒这些创伤事件的起因,有时候是为了保护我们幼小的心灵,有时候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尊严等等。
       
      总之,父母会有各种隐瞒的理由,但不管这个隐瞒的理由有多么的合理,我们都没有办法改变这样的一个事实:
       
      心理创伤就像是一种精神遗传的基因(就好像说哪怕一个孩子不知道他亲爹是谁,他的血液里也会携带着他亲老爸的基因),哪怕后代对当年导致创伤的事件一无所知,后代人的心理也会莫名其妙的携带着当年的创伤所带来的那些感受、那些信念、那些习惯、那些应对模式等等。
       
      后代和祖辈的唯一的不同是什么呢?
       
      就是祖辈们知道自己这些身不由己的感受、信念、习惯、症状,是受到了什么外部事件的影响,而后代的孩子不知道,仅此而已。
       
      因此,这就到了最后一个问题——代际创伤的转化与疗愈要点。
       
       
       
      NO.5
       代际创伤的转化与疗愈要点
       
       
      这个问题,在这里只能草草的提一句,因为这个问题如果想要讲清楚,至少需要一两天的工作坊的时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里简要的讨论一下,给大家留一点思考。
       
      首先请大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在我们身上总是有某种挥之不去的痛苦和症状,而我们想要去解决它,那我们是知道“它从哪来?”、“为什么会这样?”解决起来更容易?还是我们对它一无所知,解决起来更容易?
       
      大家大都会选择后者。
       
      想要疗愈一个伤口,首先需要看到这个伤口在哪里;看到伤口在哪里之后,我们还要看清伤势的情况,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做伤口的初步清理。
       
      在清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外部的污染物以及伤口感染的这些浓血洗干净,这就对应了意象对话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觉察”、“面对”和“有觉知的宣泄”。
       
      当然,实际上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因为创伤都是我们最痛的痛处,都是我们最不愿意再多看一眼的地方。
       
      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算我们自己一辈子掩耳盗铃的混过去了,我们的后代也还要帮我们去还这笔债。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是爱我们的孩子,还是自己现在就去担起这个责任比较好。趁我们还足够年轻力壮,还还得起,去还一点儿,那么债就少一点。
       
      所以,“在当下如实面对”是代际创伤转化的第一个要点。
       
      要点一:在当下如实面对
       
      “在当下如实面对”是什么意思?
       
      用大白话说就是,在面对这个创伤的时候,它是什么感受就是什么感受。
       
      不逃避、不对抗、不歪曲。
       
      我们就直接地面对我们的情绪,面对冒出来的一些想法、甚至躯体上的一些不舒服。
       
      事实上,当做好了这样一步很初级的工作,哪怕之后依然没能够知其所以然,但创伤的代际传递都会有一定的初步转化的效果。
       
      这就好像说,如果我在一条河的中游,虽然我不知道上游的污染源在哪里,但是如果我在中游看到老有污水冒出来并在自己这一段流域定期做污染清理,那么上游对我的污染影响就被大大得减小,甚至下游的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初步的治理。
       
      要点二:知其然
       
      “知其然”在意象对话中具体对应的技术就是“有觉知的宣泄”。也就是说,当我在当下已经面对创伤症状了,那么我就直接和痛苦接触了,这必然会让我产生各种很消极的情绪。
       
      那这些情绪分别是什么呢?是愤怒、恐惧、哀伤、内疚、嫉妒、羞耻等等。
       
      我们就直接和这些涌出来的情绪在一起,直接接触这些情绪,并且体会每一种情绪它是什么。是悲哀还是恐惧?这个就是有觉知的宣泄的第一步。
       
      做完这第一步,还可以做第二步:看看每一种情绪最想要表达一句什么样的话呢。那句不知道从哪来的,好像憋了一辈子都没机会说出口的话到底是什么呢?
       
      当找到了每一种消极情绪真正想要表达的那句无意识的话之后,有觉知的宣泄就基本完成了。
       
      做到了“有觉知的宣泄“也就做到了”知其然“,实现了代际创伤转化的第一阶段。
       
      但是仅仅是”知其然“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伤的源头并没有转化,它还在那儿,还在继续的污染,活一天,污染一天。
       
      所以,如果再进一步,就要到水源污染的上游,从而直接在污染源头治理污染,那就需要“知其所以然”了。
       
      这就是创伤转化与疗愈的第三个要点:“追根溯源”、“因上转化”。
       
      要点三:“追根溯源”、“因上转化”
       
      追根溯源”、“因上转化”的意思是:看到创伤在当下表现出来的那些痛苦症状的结果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回到创伤一开始被制造出来的那个源头、那个诱发事件。我们要找到心理上的诱发事件,并在那个源头上去进行工作。
       
      当然,在源头上的转化工作会比较困难,基本上需要我们在专业咨询师或者专业心理成长的协助上去完成的一个任务。这样的任务可以说任重道远,一个人走是相当的困难,也相当的危险。
       
      当然,总有少数人可以自己一个人勇敢地穿越过来,实现了自我蜕变与自我超越,最终不但成为了自己的疗愈者,也成为了家族的疗愈者,甚至成为社会乃至人类创伤的疗愈者。
       
      这样的人古今中外的确都是有的,但是,今天所讲的微课针对的并不是这些人,而是针对咱们这些绝大多数又怕疼、又经常会自欺欺人的普通人。
       
      因此在这里,“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就不展开了。事实上整个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技术,许多其他的心理动力学的技术,都在讲怎么“知其所以然”。
       
      关于最后这一部分代际创伤的转化与疗愈,总结起来说有三个要点:1在当下如实面对 2知其然 3知其所以然。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问题答疑
       
       问题1 
      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即使没有被亲生父母抚养,他的心理还会受到亲生父母的影响,请问这个是怎么做到的?就算是只差一代的父母,也会有这种影响吗?
       
      曹昱:关于问题一,我想简要的至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为什么即使孩子没有接触亲生父母,还是会受到亲生父母的影响?这是怎么传递的。
       
      就着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来说,首先我们知道,我们养父母怎么养育我们的方式,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比如说,虽然孩子不知道自己亲生父母是谁,甚至孩子都不知道抚养自己的人不是自己亲生父母。
       
      但是,这个养父母是知道的。
       
      同样一对夫妻,养育自己亲生的孩子和养育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一定会有所不同。这个养育方式的差距,实际上就会在潜意识中指向“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的一种关系创伤”,也就是“孩子被亲生父母出于某种原因被遗弃的创伤”。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可能也有一些流派不会承认,但是我们姑且一说,也姑且也一听。就是在心理学上有“气质”一说。
       
      “气质”指的是“孩子刚一出生,他就能被观察到的一些独特的特点”。
       
      那这些特点来自于哪里呢?
       
      一些心理学家假设说来自于三个方面:1亲生父亲,2亲生母亲 ,3独属于这个孩子的。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个孩子在他的内心,时时刻刻地活着他父亲的特点和母亲的特点。
       
      就算只差一代的父母也会有这种影响吗?
       
      我们推测是会有这种影响的,只不过是差一代的父母和差两代的父母的影响可能会有差距。但是不管怎么样,这在本质上都是一个被亲生父母所遗弃的创伤。
       
       
       问题2 
      代际创伤和潜意识有关系吗?
       
      曹昱:有关系啊,代际创伤通常是印刻在潜意识里面,通过潜意识和无意识来实现的。代际创伤是一种具体的内容表现,而潜意识是传递代际创伤这个内容的载体。
       
       
       问题3 
      作为父母,我们如何有效的避免代际创伤带给孩子不良影响?
       
      曹昱: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在微课里所提到的最后一个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就相当于是处在中游了,我们上面有前辈传递下来的创伤的污染,下面有孩子,如果我们在中游不去清污的话,那上游的污染不仅会污染到我们,还会污染到处于下游的我们的孩子。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其实就是说,在我们这个当下既在中游这一段,我们去看清楚,“父母发生的真正创伤是什么?”、“父母的创伤是怎么影响到我们的?”。
       
      当我们看清了这个之后,我们就可以先化解前辈对我们产生的代际创伤的影响,然后我们就成为了净化了的、更健康的父母。
       
      那么我们就会通过我们这种被净化了的、更健康的养育方式去对待孩子。
       
      于是,我们孩子的代际创伤就被转化了。
       
      所以了解“自己身上有什么代际创伤”,“自己如何受到了这些代际创伤的影响”,“影响自己的这些代际创伤的这个心理创伤事件是什么”,当我们把这些在自己身上看清楚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了代际创伤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问题4 
      请老师再讲讲自我身份认同创伤引发的自恋,具体是怎样的动力模式?
       
      曹昱:这个我在上面举了一个详细的例子。因为父母比较粗暴地对待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受欢迎,从而引发了他的自恋创伤。
       
      那么孩子是怎么样通过自我身份的创伤认同,从而对代际创伤创伤产生认同?
       
      “孩子的自恋创伤”就是“我不好”的一个自我身份认同,也就是说他内在印刻了一个关于我的意象,并且这个我的意象是坏的。
       
      那这个坏我的意象从哪来的呢?
       
      这通过一个“表现出不喜欢孩子的态度“的外部养育者而达到。
       
      这个部分,在客体关系里也有讲过。用我们意象对话的体系来说,当自恋创伤发生的时候,在这个孩子的心理,已经内化了一对子人格,既“一个批判性的、严厉的父母或者称之为成人”和“一个被贬低的、糟糕的孩子”。
       
      那所谓的自我贬低,实际上是心里的一种“我对我”的看法和态度,既自己心中的“讨厌孩子的父母”去看待“被人讨厌的孩子”。
       
      那当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就很容易地自动切换到成人父母的状态中去。而他的孩子,就会很容易被他投射成他心中当年的那个孩子。
       
      于是这样的一个“严厉的父母”和“被挑剔的孩子”,这样的一对自恋创伤的基本子人格就又被复制到这个他自己的孩子身上了。
       
       
       
      问题5 
      请问老师,如何做到有觉知地宣泄?虽然能够觉察和分辨自己的情绪,但之后就不知所措了。
       
      曹昱:“有觉知的宣泄”是意象对话初级班讲的一个非常基本的技术。
       
      一个是知道我当下的情绪是什么;另一个就是更进一步地知道每一个情绪想表达的那句话是什么。
       
      那句话实际上非常重要,它是凝结在情绪上的一种创伤的能量,当它允许被表达以后,它就不再固结了。
       
      我们知道当一个创伤性的情绪被允许表达、被接纳之后,它就像水一样流动、不再固结在那儿之后,它就自发地产生了转化。
       
      但是具体到你这个例子,比如说觉察和分辨自己的情绪之后就不知所措了。现在重要的是觉察到自己“不知所措”这个情绪,也就是说你需要继续做“觉察情绪是什么”这一步。
          

      注:根据曹昱老师微课录音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心海湾本年度曹昱老师好课推荐

       

       

       

      文章转自常春藤心理联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10】如何清晰地辨别什么是邪教

      下一篇:首个意象对话系列漫画-“信爱知行故事集”下月开始连载啦!!

      其他专家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