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意象对话文集

    周烁方| 知常而不妄作——顺应规律是健康

      简介

      心理学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可什么是健康呢?汉语中的健康是一个近代才有的新词,对等于英文中的health。health的本意是完整,这里面暗含了西方文化的健康观。健康就是完整,残缺就是不健康。心理上的完整,不残缺,就是心理健康。那么中国人的健康是什么呢?古代没有健康这个词,健和康是两个独立的词,健的本意是对等和相称,康的本意是道路通达。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健康观与西方是不同的。health强调的是完整,仿佛本来有一个理想的存在状态,是包含一切的,分裂了,残缺了就是不健康。而中国文化的“健康”强调的是对等和相称,即阴阳平衡,以及通达无滞。在中国文化的“健康”内涵中,实际上并没有假设一个原本应该完整的实体,而是认为万物总是“负阴而抱阳”,不断流变的,故而平衡与通达才是重要的。
       
       
       
      在《道德经》里,也从不同的侧面提到了何为健康。比较简略提到的有: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这里从坚强与柔弱的角度加以阐述。柔弱,是生命力的特质。而坚强,反而是死亡的特质。这种观点似乎与常人的理解相反,有一种常见观点会认为:坚强有力才是好的状态,柔弱则是消极的,需要避免的。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反差?恰恰和中国文化中的健康观有关,因为道是不断运转变化,不可预测的,所以阴与阳平衡的那个点(假设有这样一个点)也是不断变化的而非恒定,所以为了保持通达,人就需要有一种随机应变的灵活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坚强的东西总是固化的、僵硬的、不灵活的,而柔弱的东西反而是灵活的、可以随时调整的、充满生机的。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道德经》的另一章句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想要拿着一个东西保持它是满的,还不如放弃这种行为;把一个东西磨砺得很尖锐,却无法长期保持这种状态。越是想要保持坚强、锐利、富有、满足,就越会由于道的运转而遭受打击。这里可以再次回忆前文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然而,“柔弱者生之徒”又不能单独拿出来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前文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柔弱是相对于坚强的,相对于坚强的僵硬和固化,柔弱的灵活与可变就更有生命能力。根据史记记载,孔子见老子之后,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龙是柔弱的吗?不,龙是有力量的,但它并非是那种坚固僵化的有力,而是充满了灵活与不可琢磨的特质。
      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道德经》里有一段把道描述为“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为何龙是中国文化的图腾呢?也许正是以为,中国文化起源于《易》,传承与“道”,而龙的形象,就是“道”的具体化显现之一。
       
      回到心理健康的主题上,《道德经》中有一段相对完整地描述了,道在更大的格局是如何显化的,人应该以何种态度面对和顺应,也可以把这一段看做是一个更高境界,更全局的,关于“健康”的描述: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使自己的心虚(不带先入之见,放空准备接受)到极致,牢牢守住静(没有起心动念)的状态,然后就可以看到万物的发展变化自有循环往复的规律。万物芸芸生长,但终究会死亡归根。万物生发、壮大、衰老、死亡,然后又重新生发,这个循环往复的运作是不变的常理,知晓这个常理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明。不知晓这个常理,妄图改变规律,使事物违逆常理而发展,就会带来消极负面的后果。知晓这个常理,就能够以更宽容的心态看待世间发生的一切现象,这种宽容能够使人没有偏私之心。没有偏私,就能够照应全局,这种照应全局的特质,是天所具有的,天又依从于道,而道是长久的。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他至死都不会遭受危难。
       
      天道运行的规律,囊括了世间的一切现象,生发、壮大、衰老、死亡、重生。如果能够了知事物的规律,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不违逆,而是顺应,就能够得到好的结果。但如果不了知规律,或者逆着规律而行,就容易陷入为难。问题在于,具体到现实的问题上,怎么判断一个事物的发展在哪个阶段,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道德经》提出了很具体的操作方法: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是两个很重要的心理状态。
       
      虚和我们常说的虚心、谦虚有关。虚并不是自卑或者低人一等的姿态,而是不带先入之见,准备好观察、接受信息,这反而是一种比较自信的心态。唯有这样,才能够无遗漏地接受到所有信息,而不是只听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
       
      静是清净、安静,意味着不起心动念,没有自己的意图、欲望、偏好、立场,这样子接受来的信息才能真实纯粹,而不是扭曲的,或者被有色眼镜过滤的。虚到极致,牢守心静,才能够观察到这个循环往复的规律在具体事物中如何体现。所以,一个事物发展壮大是不是好呢?不一定,要看是在哪个阶段。一个事物衰老死亡是不是坏呢?也不一定,也要看是在哪个发展阶段。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01
      一女性的梦:医院里,我的父亲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我知道他快要死了。突然间我意识到,如果他死了,我对他的情感和怨恨该怎么办?不,他不能死。我带着这种感觉,一下子扑过去,拼命地来回摇晃他,摔打他的身体,我看他还没有反应,我似乎从背后找到了他的一根筋,用力一抽这个筋,他“啊!”地大叫一声,活了过来……
             
      这个是一个在团体中汇报的梦。大家对这个梦发表了意见。有几位成员意见相近,认为是个好梦,因为死去代表着心理能量的压抑、固着或者丧失,而活过来则代表着生命力、心理能量的活跃。也有成员表示不知如何判断。我的第一印象,这不是一个“好”梦,于是我让梦者再多说说。她又提到之前的一系列梦,梦中她经常和父亲吵架、打架,发生矛盾但纠缠不清。
       
      这是第一次她梦到父亲要死了。再结合她提到的几句现实信息,梦的意义就比较清晰了:她的内心曾经与父亲有许多纠缠,把大量的心理能量和注意力,都投入到与现实或心理父亲的矛盾冲突中,甚至于认为自己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也和早年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有关。而现在,她的这一心理模式即将结束了,那个心中的父亲要“死”了。如果父亲死了,她就不得不把注意力回到自己,看到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且要为自己的生命承担责任。
       
      这父亲的死本是宿命的安排,是顺应“道”之发展的,心理上的父亲死了,那个独立的她才能够从中新生。可是她的“自我”不习惯,不能接受,如果父亲死了,我该埋怨谁?她无意识地还想继续和父亲纠缠下去。于是,她摇晃摔打抽筋,终于把将死的父亲“救活”了。而这样的活,意味着她生命中的循环往复卡住了,停滞了。
       
      她的现实生活会继续,但她内心的这个部分将不再发展。直到有一天,她能够再次面对心中父亲的死去,接受自己不得不作为一个孤单的女人,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当然,天道运行无私,会继续以不同方式给她各种机会。只看她是否能够识别、领悟和接受。
       
       
       
      02
      另一女性的梦:梦见我从床上醒来了,我感觉到床下有一条小蛇,我很恐惧,觉得它可能有毒,可能会咬我。我悄悄下了床,看见它绿色的身体在床下扭动着,我心里难受极了,可又什么也做不了。我祈盼有人能来帮帮我。这时候,我老公出现了,他手里拿了一块石头,扔向小蛇,似乎是砸到它了。它可能死了,或者受伤了,不再扭动身体。我送了一口气,觉得安全。梦醒了。
             
      这个梦也出现在团体里。这个团体女性成员居多。当梦者在讲这个梦的时候,我注意到其他成员的反应,提到蛇的时候,不少人表现出了厌恶、恶心、恐惧之类的表情。而当说到蛇死了,不动了,似乎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有个成员说:看来你老公关键时刻还是挺可靠的。有人表示赞同,梦者也并不反对这种说法。之后,我们开始对这个梦做工作,让梦自己说话。梦者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了团体成员,分别代表蛇、老公、石头、房屋,再现梦中的场景。在进入角色后,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老公:屋里有了蛇很麻烦,所以我要杀死它
       
      石头:我冰冷、坚硬、结实,那条蛇柔软、脆弱,它当然敌不过我。
       
      小蛇:我第一次被她(梦者),有点兴奋,有点紧张,我扭动自己的身体,想让她看见我。我发现她似乎很害怕我,讨厌我,我就感到有些羞愧。当石头砸到我的时候,我很疼,我其实没有死,但是受了重伤,可能很久都不能动了。
       
      房屋:我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屋子,里面住着夫妇俩,他们也都没有什么活力,彼此也没有交流互动。有一条小蛇出现了,翠绿的,那女人开始害怕躲闪,我才感觉稍微有了一些活力。可是后来它又被杀死了,我又恢复了沉寂,甚至比之前还要更加死寂了。
       
      对我来说,引导梦的呈现,鼓励每一位成员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要尽量避免先入之见,避免我个人的偏私、评判、意图,只是单纯地辅助每一个部分呈现,这就是在践行“致虚极,守静笃”。坚持这样做,梦总是会呈现出一个它本身的整体趋势,一种无言的表达。
       
      在上述的这些表达力,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这是一个心理能量固结、缺乏爱与两性互动的心理世界,小蛇的出现弥补了这个世界的不足,也是梦者发现了自己心中有生命力的(也包括有性能量的)新生部分,但是她对这个感到陌生和害怕,感到它“有毒”(意味着它包含一种梦中的我所不具有的,不熟悉的能量),于是她与“怕麻烦”的老公一起合谋杀死了小蛇,这时候,梦中的“我”的确感觉到了安全。但是这个世界里新生的部分,这个世界里最需要、最缺少的部分,小蛇,它没有得到很好的呵护与接纳,而是被杀死了,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恢复生机。
       
       
      通过以上的这两个梦例,我们可以看到,梦中的生与死、好与坏都不是绝对的。顺应天道,死亡也可以是好的,积极的,带来新生的。以人道违逆天道,安全也可以是坏的,消极的,阻滞发展的,那个导致安全的行为就是“妄作”,必然带来“凶”的结果。而这一切的判断,便依赖于“致虚极,守静笃”的基本心态,以及在此心态下对复杂局面中的各个事物进行“玄览”式的觉察与感知。
             
      中国人最本源的健康观念是宏大的,平衡的,流变的,而不仅仅是片面的健全或有力量。保持中国式的健康,最重要的便是知常而不妄作,致虚守静,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天道运转,这才是最长久的健康



      文章转载自三心堆微信公众号,作者:周烁方

      文中图片由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及期友人提供

       

      上一篇:接纳了就会变好,是真的吗?

      下一篇:深圳心海湾心理咨询专家艾坤蓁:幼儿园开学季,如何协助孩子度过分离焦虑

      其他专家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