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意象对话文集

    巫——巫的意象及其象征

      简介

      巫的形象

       

      01、山林湖海之子

       

      在古代,巫绝不会轻易远离他(她)的部落,更不会背离他们生存的环境。巫的感应能力直接来自于“环境”当中,甚至在故事传说里,有些巫自身就是山川、河流、丛林或是神圣动物的子女与血脉。而更有趣的是,在有些部落的故事传说中,巫自己就是由“树”、“黑暗”、“草药”、“大鱼”、“瘟疫”以及其他“神圣事物”变化而来。

       

      原始的巫,大多不会直接来到你的想象之中,但如果你能向内在走到一定深度,你便会与他们相遇。在半梦半醒间,亦或看起来与你作为现代人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梦中,他们才会现身……

       

      他们的样子可能是身披兽皮的原始人类,或许还带着充满远古气息的纹身。他们的配饰多以羽毛、贝壳、兽类的骨骼和牙齿为主,说着现代人听不懂的语言。他们的形象,有时像是部落里的老祖母,而有时则像是威严的酋长。偶尔,也许能看到伴随其左右,还有一些动物的形象——比如,鹰、山猫或是蜥蜴和蛇,等等。甚至他们自己就以动物和人交替的形象出现。值得留意的是,他们的配饰大多具有相应的心理象征意义——例如,印第安巫师的鹰羽冠,象征了如苍鹰般高瞻远瞩。与此同时,这些配饰或许还是“信物”。例如,贝壳来自海洋,兽牙来自山林,要说起这信物的用意,或许令人匪夷所思,但其实也再直白不过——它们是你家乡的来客,告知你的灵魂来自哪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有时候,我能理解,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室当中,某位来访者心怀忐忑地述说,他(她)在都市生活里的种种不易,或者更准确地讲,是诸多无法适应。别加评判,如果你用心去听,他们想表达的,或许更加深刻——有些时候,城市令人感到焦虑与恐慌,更不用说不善打理太过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带来哪些麻烦。相较而言,他们或许更喜欢那些能在万物依然酣睡的清晨独自看日出,又在万籁的夜晚能向月亮与繁星去倾诉心声的生活。

       

      实际上,正如荣格所说,在我们每个人——每个现代人的心里,都深居着一位原始人。他们听从自然的指引,信仰着永恒的生命——心灵,却又与现代的文明格格不入。而我们的确有必要向这位原始人的兄弟或姐妹去认同、去学习、去求教——因为比起漫长的原始思维所历经的岁月,现代文明是今天早上才醒来的新生儿。

       

      02、巫女与女巫

       

      首先,这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这二者虽然同身为“巫”,却身在不同时代,且内涵完全相异。巫女身在巫时代的早期,是“事无形”这一工作的关键。她们的使命在于成为“感应”的信号器,用以接收“天意”。直观地说,巫女是被完全的“功能化”的女性。也正因如此,她们在部落中没有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从小就被巫师以特定的方式(例如长期服用具有致幻效力的草药)抚养长大。甚至有时,巫女也是如“替罪羊”一般的存在——可能围绕她们的出生与身世,“不幸”便已经降临了。而在关乎部落生死存亡的时候,巫女不仅用来感应天地和鬼神,甚至还要被当作祭品来向神献祭,用以平息神的愤怒,

       

      虽然在意象中(梦里或意象对话过程中看到的),巫女的形象并不会太过常见,毕竟对于现代人来说,类似的情形与我们的生活相离甚远。但在某些时候,我们也会偶尔看到类似的意象——例如,被献祭(被迫献祭)的女性,或是被迫在嫁娶中用来通婚,甚至背负来自家族、团体厄运、罪责的女人,其背后的原始意象,都可能和巫女有关。

       

      而说到女巫,为大家所熟悉的形象,可能大多来自西方的童话、传说或是影视和文学作品。她们大都深居简出,住在山林的小屋中。只有在夜晚,她们才会骑着扫把,划过夜空。女巫们的标准着装常常是一件深紫色的巫袍,带着大檐尖顶的巫师帽。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是,伴随着尖利诡异的笑声,女巫摆弄着手里的小药瓶,其中冒着泡泡的液体也大都令人不寒而栗。哦,对了,女巫的身边总是少不了黑猫的……

       

      围绕西方经典的女巫形象,其实有很多与“性”有关的象征。比如,女巫骑行的扫把,曾有人说是代表了倒霉和厄运的扫把星,但实际上是男性性器的象征。同样,帽尖软垂,帽檐略微倾斜的巫师帽,其涵义也大体如此。有的时候,女巫的形象被描绘的格外丑陋,除了鸡蛋般的大眼珠子之外,就是那个顶着疙瘩的大鼻子了。不用我说,弗洛伊德式的老生常谈中,这个象征也是再明显不过了。除此之外,女巫做的药,要么是毒药,要么则是迷药、爱药和春药(后者更多)。难怪在西方盛行一时的“猎巫”运动中,女巫(甚至是被污蔑为女巫的女人),常被宗教法庭指控的一项罪名便是和魔鬼私通——做撒旦情人的女人。

       

      其实,我们只要了解一下女巫的重要伙伴——黑猫的原始象征,便知晓这其中的秘密了。在古代埃及,女神贝斯特就是一只黑猫的形象,而她同时又是女性的守护神,是掌管性爱和春药的女神。顺带一提,据说这位女神在月圆之夜会变为一只凶暴、嗜血的母狮——究其原因,我们都知道,在生理期女人可是惹不得的……

       

      至此,我们发现西方的女巫形象,似乎直接和女性的“性”、“性欲”联系紧密。甚至在猎巫时期,宗教法庭想要指控一个女人从事反动的巫术活动,其确凿证据是在她身上找到喂养魔鬼的乳头——阴蒂。而最令人不解的是,猎巫运动的盛行,恰是在欧洲最富盛名的文艺复兴时期。一面是新时代文明的崛起,另一面则是如此这般对女性残暴和毫无人性的迫害。由此来看,女巫更多地是女性精神的体现,而围绕诸多和性有关的象征,也意味着其恰恰是女性、女性的性生理以及性心理的解放。

       

      回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哪怕是在大都市中,稍用心观察,我们便能够发现,女巫师的生活方式。在这些现代女性的身上依然活跃着原始的、自然甚至充满着野性的气息——她们独立、大方,对生活充满热情,却又不盲从。不一定算得上漂亮,却有着独特而令人着迷的气质。性格鲜明但绝不张扬,热衷神秘事物,偏好深刻的交流体验,没事聊聊梦,懂心理学、会占星术,随身携带塔罗牌。她们有的能和动物“说话”,有的则能令已然枯萎的植物起死回生。对了,要小心她们泡的茶、调的酒,或是拿手的甜品和小菜,会令人上瘾……

       

      03、好巫婆和坏巫婆

       

      我们人类本是地球母亲的孩子,山林湖海、乃至冰原荒漠都曾孕育着生命。长大成人中,有些孩子必定要离家远行,有些孩子则甘愿留在母亲的身旁。他们为母亲欣喜,也为母亲流泪……最初的“巫”就是这样的孩子——我曾有幸结识这样的人,他们说,那些家园以外的事物我并不了解,我只是知道,母亲曾要我记住,所有脚踩着大地的,都是你的兄弟姐妹。

       

      在巫的起源时期,其主要工作对象,即作为自然存在的环境——大母神。也正如婴孩在早期借助巫原型,去感应和联系母亲的过程。因此,在巫的意象中,经常会混染进和母亲有关的形象。

       

      首先,是巫与“好妈妈”的组合。其形象经常会以慈祥的老婆婆呈现——当然“好巫婆”往往带一些神奇的能力和法术。例如,童话中的神仙教母,她们总是爱帮助受“后妈”欺负、迫害的孩子。还有时,这样的老婆婆可能会算命,并且能看出一个人经历的种种苦难。有的还具有疗伤的神奇能力,或是仅仅在心里的想象中看到这位婆婆的形象,你就觉得受伤的心已然被治愈了。曾在一位来访者的梦中,她梦到一个神仙老婆婆,专门收留那些死去的可怜孩子的灵魂。这些小幽灵们围着这位老婆婆,听她为他们讲故事。在这个梦里,来访者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幽灵的样子,而她最后竟在老婆婆的身边安稳地睡着了……且不去分析这个梦的心理象征意义,单是从在梦里还能梦到自己睡着了——这一点上来说,便足见这位“好巫婆”安抚和疗愈的能耐了。

       

      接下来要说的,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就是“坏巫婆”的形象。作为“坏妈妈”与巫的结合,我们听到的关于巫婆的故事里,十有八九都跟邪恶的、可怕的相关。她们不仅不会帮助受苦的孩子,反而还会诱拐那些被父母遗弃或是迷路的小孩子,对他们做可怕的事,把他们变成动物或丑陋的模样,有的则干脆把孩子当成美味吃掉……坏巫婆的所作所为,恰恰都是“坏妈妈”的行径——令孩子感到被抛弃(坏巫婆总是对离家的孩子下手),被当作坏小孩看待(不被允许存在的部分就如怪物一般),以及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吞噬掉……

       

      有意思的是,在“坏巫婆”的意象中,大都还有“锅”的形象。在这口大锅中,咕嘟咕嘟地熬煮着浓稠的液体。此时,我们会看到,伴随着狞笑,巫婆在往锅里放入一些邪门的东西——蛤蟆的眼泪、蝙蝠的咳嗽,蚯蚓蠕虫还有死人的指甲……锅里熬的是什么呢?不用说,谁也不会去想要尝尝的。好吧,很不想这么说,但实际上,我们都喝过这锅里的汤水。这就是“坏妈妈”的奶水。我们都知道,奶水的质量和母亲的身心健康、情绪状态有着很大的关联。心理因素能够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直接作用于奶水的质量。所以,“坏巫婆”熬的汤,就是妈妈在糟糕的心情状态下分泌的乳汁。深圳心理咨询

       

       

      巫的物品

       

      01、药草

       

      药草是巫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甚至很多仪式的关键环节都要凭借药草所引发的体验。前文中提过,巫以一些药草使自身以及参与巫术仪式的人进入恍惚和幻觉体验当中,以搭建同鬼神之间的联系。

       

      除此之外,巫还将药草视为大地母亲的馈赠。我们的肉身来自于“母亲”,也长于母亲。而死后又将回归“母亲”的怀抱,化为尘土。对生命而言,一切的苦难与伤痛,也只有母亲能够带来慰籍与疗愈。因此,对巫的工作来说,药草更多的功能在于“医治”。甚至作为最初的职业之一——医生就是从巫中分化而来。所谓“医者,巫也”。那时的巫也的确兼具着医者的职能。

       

      药草生在在大地上,和我们人类一样,同为大地母亲的孩子。人有脾气秉性,药草也有自己的药性。巫了解母亲,因而也了解同为兄弟姐妹的药草,自然更善于和它们一起工作。据某些人类学家记载说,在治疗工作中,非洲的土著巫医,会将患者的身体埋进土里,只露出头部。在灌喂药草汤剂后,便开始巫术中的舞蹈与吟唱,直至患者失去意识。而更为神奇的是,这样的医治过程真的具有疗效。

       

      假如我们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待这种巫医的仪式,我们大概能发现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埋进土里,其象征着被大地母亲所怀抱;其次,药草或许真的带有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巫医所用的药草本身可能具有安神和致幻功能;最后,吟唱和舞蹈,则又是“以舞降神”的过程,借此令某个带有治愈效果的原型附身到患者身上。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环节中,在前两步的铺垫下,第三步才是最为重要的。这是一个唤醒潜意识的过程——就如同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所说,唤醒潜意识,就是唤醒一个人自身所拥有的潜力和自我疗愈能力。而有趣的是,即便是在现代医疗过程中,仍然保有着巫医仪式中的这“第三步”——那就是当我们带着疾病去拜访任何一位现代医生,无一例外我们都会得到同样一条“医嘱”——好好休息。怎么讲呢?谁都知道好好休息的关键在“睡眠”上。而睡梦就是去往灵魂国度的旅程,亦是去寻访和唤醒潜意识的过程。深圳意象对话心理疗法

       

      02、巫杖

       

      手杖,是巫师随身行头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标配。通常,手杖的材质多为树木的根系或枝干。其意为如同树木一般“扎根”大地,是和大地母亲之间的联系。因此,巫师在使用手杖时,常以杖尾敲击地面。这些特点,明显和魔法师不同。魔法师的手杖,是权威的象征。是用以发号施令的,因而魔法师施法时是用杖头指向对方,或以杖头进行敲击。

       

      而从文字来看——“巫”,其手杖作为连通之用,恰是中间的这一竖,意为天地之联系。当然,也有人说,是天地间的分界。其实,巫师的手杖在古代,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祈雨。显然,在靠天吃饭的那个时代,雨对农作物生长十分重要。因此,巫师的手杖在过去,又叫做“祈雨棍”。所以这里可以再留意一下,“祈”为祈祷、祈求之意,并非命令上天降雨,这里又和魔法师的权杖大有不同。

       

      有一个关于巫师手杖的小故事,讲的是说,部落中的某位巫师,有天喝得伶仃大醉,在走进帐篷时不小心碰倒了立在一边的祈雨棍。于是雨就下了一整晚,直到巫师醒了酒,赶紧立起祈雨棍,雨才慢慢停下。这个故事中祈雨棍就像是“巫”字中间的那一竖,放倒了之后,天就落了下来,与大地交融,好一番云雨……

       

      03、巫帐

       

      在部落中,巫师有一个自己的帐篷。很多神秘的仪式,都在这个帐篷中举行。人们带着神圣感走进帐篷,向巫师述说困惑并寻求指导。这一专属的“地盘”,其实是神秘子宫的象征。巫能以感应联结内在世界,其功能就如同一条“脐带”(这也是“巫”字中间一竖的另一种象征性的解读),帮助委托人联系起内在的神秘领域——在这个子宫中,蕴藏着生命从过去到未来的全部信息。通过巫师的工作,人们不仅能够看到自身生命的来龙去脉,接受命运的安排与使命,有时也能在这个“子宫”中,疗愈身心的创伤。

       

      笔者曾听闻,有一位澳洲的土著巫医,他拥有一个专属于治疗使用的帐篷(就像是他的诊所)。当那些带着疾病和困惑的人来找到他时,他就带着病人到这间帐篷中睡觉。他自己描绘说,那间帐篷是神圣的睡梦的领域,在梦中,他会化作一直雄鹰,带着病人的灵魂去往宇宙的试炼之地(类似圣经中说的炼狱),并将他们投下,让病人的灵魂在那里得到赎罪和历练。最后,在梦醒前,巫医再带着病人的灵魂飞回来。因此,这样的治疗的关键,是绝对不允许有人在治疗时闯进帐篷,否则“梦”被中途打破,巫医和病人和灵魂便再也无法回到他们的身体。

       

      04、巫术娃娃

       

      巫术活动中,有些特定的仪式,要借助巫术娃娃来完成。娃娃由纸、皮革或是稻草扎成的小人,且往往样貌诡异——巫术中的专业用语是“巫毒娃娃”。以娃娃为媒介的巫术本身也大都是和控制、诅咒甚至杀死某人为目的的邪门巫术。而且施术的关键在于,在这个娃娃里,必须嵌有施术对象的某件东西,比如指甲、头发或贴身之物。当然,这个娃娃有时还具有类似“替罪羊”一样的功能。例如,巫师将某位受到诅咒,遭遇灾祸或是患病之人的苦厄转移到娃娃身上,再将其烧掉,以此来进行化解。

       

      关注恐怖小说或影视作品的人一定都知道,类似这种以“娃娃”为线索的故事情节似乎颇受作者和编剧的偏爱。例如,某个遭受诅咒的布娃娃,能够将厄运传递给其拥有者;或是被恶灵附身的木偶,在电闪雷鸣之夜将人杀死……甚至有些时候,“娃娃”能够营造出来演员都无法企及的恐怖效果和诡异氛围。

       

      对于这个“娃娃”,在我们内心深处,或许大家都曾无比熟悉。客体关系心理学中,称之为过渡性客体。简单说就是代替母亲给予孩子陪伴的一件事物。通常过渡性客体可能是一件玩具——抱抱熊、布娃娃或人偶,也可能就是一条被单,或是一件衣服……过渡性客体的任务在于陪伴孩子走完和母亲的依恋关系,并最终走向世界。而如果从巫术的角度来看,这一过渡性客体,其实是个“联结物”,其上附着着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感应——除了带来母亲般的陪伴,在想象中,孩子还会不断在其身上演绎与客体的互动,乃至宣泄情绪,投射欲望。除此之外,过渡性客体有时是“母亲”的替身,有时则是孩子自己的化身,有时还用来扮演其他的他人(例如父亲、老师、朋友,乃至想象中的、故事或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透过过渡性客体以及孩子和其互动的方式,我们甚至能够看到某些藏在背后的隐情。举一例来说,一位儿童总是在游戏过程中扮演医生的角色,并且为几乎所有的玩具进行“医治”。曾被她带来咨询室的几个布娃娃,要么是缠绕着绷带,要么则是要被“喂药”的。据此,我们可能会猜测,这些受伤的、需要医治的玩具、娃娃或许就是这个孩子自己。她因为遭受了某些创伤(很可能是身体上的虐待),而又以游戏的方式,借助这些过渡性客体来为自己疗伤。果然,最后这一猜测被证实。

       

      05、巫铃、巫鼓、巫咒和巫舞

       

      在“以舞降神”的仪式中,巫师围着篝火或是图腾,敲击着手中的巫鼓,摇晃着巫铃,口中叨叨念念着含混不清的咒语,身体有节奏地快速抖动着,一连数小时后,终于失去神志,与神明融为一体。有人说这是一个类似“调频”的过程。咒语的吟唱和随着鼓声、铃声的舞动,巫将自身能量震动和神明的频率调至一致,再由此接引神明而至。

       

      巫时代的一切,都被忠实地记录在了“巫原型”上,并流传至今,又化为生活中的点滴,融入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日日夜夜。夜幕降临,母亲怀抱着她的孩子,小家伙才刚刚被喂饱,一睁一闭的双眼已然略带睡意。此时,母亲开始了吟唱。在那调子里我们听不到歌词,只有“嗯嗯——”、“哦哦——”的低吟。又随着节奏渐缓的轻拍,母亲轻摇着身子,时而在屋内不太大的空间踱上几步,转一个圈再回到床边。而床头就放着宝宝在醒着的时候最喜欢的摇铃与拨浪鼓。每次妈妈摇起铃铛,宝宝的眼神都会随着声音投向母亲……嘘——不知从哪一个时刻开始,小宝宝已经进入了梦乡——那是一个所有的时空变得蜿蜒曲折,自我与万物融化为一体的世界——在古代,巫师们说,那是去往灵魂国度的旅程……深圳心理咨询师

       

       

      结语:

      巫原型更至这篇,暂且先告一段落。练笔下来,发现还有好多未能详述。例如,原本想写一写的“巫术中的感应定律”,最后还是搁置了。以后有机会提笔写下来再和大家分享。找找感觉,接下来要开更“魔法师原型”了。这期间也谢谢各位的阅读和交流。下一篇再见。

       

      转自公众号:无梦之梦,作者:那人

      上一篇:意象寻根成长心得:老天给的功课,谁都逃不过

      下一篇:魔法师(01)——新时代的崛起

      其他专家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