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返回
  • 首页
  • 导航
  • 首页 > 意象对话文集

    魔法师(02)——藏形于语言和文字中的魔力

      简介

      在上一篇中,我们曾被问到,人类的魔法师究竟获得了怎样的力量,能够得到天地的认同与协助,并且肃清三界,甚至将鬼神划入各自的辖区。而在个体的人格发展中,魔法师原型又为一个婴幼儿带来了什么“魔法”,以至于在人格内部掀起剧变,促发意识和自我进入高速崛起的时期……

       

       

      仓颉造字——语言和文字的真相

       

      我们每个人,都是身披着那个叫做“个体”外衣的,集体的原型。

                                                                                                                           ——荣格

       

      相传在黄帝的部落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类魔法师。此人名为仓颉,生而睿德,相貌更是奇特。天生长有四目双瞳的仓颉,平日里最擅观察,他从星象运行的轨迹以及鸟兽虫鱼行过的印迹中获得灵感,创造了文字。因此,仓颉也被后世奉为文祖。

       

      然而,除了这个家喻户晓的版本之外,笔者曾听闻过一个更罕见、同时也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仓颉造字的故事。据说在当时,仓颉每造一字,天地鬼神都在哀嚎恸哭。在这儿,曾令笔者颇为不解的是,人类造字,究竟关乎鬼神什么事?

       

      各位,现在还请将注意力暂且从上古的神话中抽身出来,我们去看看在一个个体成长的最初阶段,究竟发生了什么吧。一个即将进入幼儿阶段的幼小生命,眼睛的生理功能已然发育完备,此时的他(她)已经能够将母亲——这个无比重要的客体看在眼中了。甚至对他(她)而言,能够与母亲在四目相对中彼此凝望,就是被整个世界看在眼里的时刻。

       

      如果我们把时间标注为间距相等的刻度,那么我只能说,在一个很偶然很偶然的刻度点上,很有可能这个孩子才刚好被母亲的乳汁喂饱——你知道我们吃饱的时候,为了表达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我们可能会在回味中吧嗒吧嗒嘴,仅此而已。所以你看,这个孩子可能就在那个点上,做了这样一件小事情。他(她)满足地咂巴着奶水在嘴中遗留的味道,无意间发出了一个类似“M-a”这样的声音。其实,这原本只是一件不足为道的再小不过的事情——但你猜接下来怎么了?是的,母亲睁大了满眼闪烁着的光芒,竟感到兴奋不已——她听到孩子叫“妈”了!伴随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母亲一遍遍地在孩子的脸颊旁重复呼唤着这一声“妈”,那种想再被叫一次的企盼真是令人感动。

       

      就在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此时在孩子的内心尚未发展逻辑思维,否则他(她)肯定会这么问道。母亲在那个时刻之后的目光与神情,究竟意味着什么?虽然这个不可思议的时刻就是这样发生了,但在心灵的深处,一个沉睡已久的灵魂,一个魔法师的灵魂,它无时不刻不在等待着这一幕的发生,令其从集体的永恒中凝滞的睡梦里被骤然唤醒,并从此进入到个体的活着的生命里。

       

      大概个把月的时间过去了,就在这个房间中,当孩子唤出那声“妈”时,母亲都会从任何一个时间和空间中赶来,哪怕是在心里,“妈”都能令母亲现身在“眼前”。如果我们再多上一些耐心,其实不用多久,小魔法师们便可以以“Ba”召唤另一重要客体来到他(她)的身前。甚至有时候,戏剧性的是,这位被叫做“爸”的存在,居然会主动将召唤他的咒语亲授给我们的小魔法师。

       

       

      “Ma”、“Ba”唤来了谁?

       

      我们曾在前文中讲过,作为人格发展的坐标,原型会在特定的发展时期被激活,进入到个体的生命当中。而这个所谓“进入”的过程,通常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在激活后,成为个体人格自身的某个部分、某种特质。例如,魔法师原型就是这样。其二,则是被激活的原型,并未直观地在自身现形,而是转而投射到了某个特定的客体身上,继而又反作用于自身人格的发展。无疑,像是“大地母亲”、“上帝”这样的原型,在最初就是以这般形式被投射在“妈妈”和“爸爸”——这两个身份上的。

       

      因而,当婴孩在最初与母亲相处的时日里,他(她)就是在和大地本身以及大地母亲这一原型打着交道。而当“看到”发生时,在婴孩眼中,无疑再次印证了母亲就是整个世界。由此,我们也会发现,在客体关系的理论当中,何以会认为这一在最初的与母亲之间所建立的关系,为什么在未来会成为一个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当然,这一早期的关系的影响,在未来并非决然不可改变,但有经验的治疗师都清楚,改变意味着将要面对怎样的艰难——因为在客体关系及其创伤与情结的背后,是“大地母亲”这一集体的、亘古不变的原型的影响。

       

      最初,我们就是在母亲的身上,看到了大地本身。人就是活着的原型——而那一声“妈妈”,竟能将大地召唤至近前,而不再需要我们俯下身体,或是在摸索中艰难地爬向她的乳房。“语言”——这一魔法师的法宝由此被开启,其将一条内在从“原型”到“人”,经由“语言”,向外再到“文字”与“叙事”的能量通道联系起来,使人的生命,在百年之中,既活在个体有限和可朽的时日里,又兼而拥有着集体中的原型那无限与永恒的神性。

       

      上古神话中记载说,仓颉最初一共造了28个字。有人认为这28个字,就是所有文字的原型。如今我们知道,其不是文字的原型,而是关于原型的符号。另外,和“28”有关的更值得我们去留意的巧合是,在夜晚的苍穹中跻身着28个星宿,同时人体共有28个穴位。从中,我们再次看到,语言和文字是如何将人与神相互关联的。说到这儿,笔者总是会想起早年看过的那部港片《倩女幽魂》,其中的魔法师(法师)燕赤霞,在做法降妖之时,总是会铿锵有力地念出那句“天地无极,乾坤借法”——魔法师以语言,每念一字,便都释放了这个字背后的原型,同时又以其自身(人的身体和精神)作为法器,将来自天地、乾坤的无限法力,注入进身心当中,并由此释放,斩妖除魔。

       

      关于“语言”这一魔法

       

      黑魔法与黑魔法师

       

      前文中,在我们所举的例子里,大家看到作为魔法师的魔法——语言,能够用于召唤原型。而我们也早已知道,原型本质上具有着对立统一的特点。也就是说,从个体的功利的角度上看,任何一个原型中,都同时包含着“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而且,这好与坏,更是纯粹的、推向极致的。因此,好的“光明”的魔法,能够释放原型中“好”的那一面。例如,召唤出大地母亲具有安抚和疗愈的一面。相反,坏的“黑暗”的魔法,则会对应着召唤出某个原型里“坏”的那一面。比如,召唤出父神原型中残暴的一面,或是阿尼玛原型里诱惑与混乱的部分。

       

      而所有这些“黑魔法”的施展,都会体现在语言当中。光明的魔法,就像是那些能为受伤的灵魂带来抚慰的“温婉的话”、“暖心的话”,或是“令人受到鼓励的话”和“诚恳的实话”……相反,黑魔法则是那些雪上加霜、添油加醋的谗言,是充满引诱并且会令人跌落深渊的甜言蜜语,是那些残忍、暴力、刺骨的恶毒话语,甚至是能致人于死地的可畏的人言。

      同样,回到个体人格的成长中,如果一个人从年幼之时,就总是被负面的、消极的、暴力的情绪、态度和语言所对待,那么这个人内在的魔法师原型,其中“黑暗”的一面便可能被过度激发。未来,在这个人的身上(或意象里),我们就很有可能看到“黑魔法师”的这一面(这样的意象)。当然,也有可能这样的自己和意象被压抑和囚禁在潜意识的阴影当中,而不会在自身所现形。可同样的问题在于,这个在自身被压抑的部分,便会由此投射到外在相应的客体身上,而此种情况下,最为直观的问题就是,这个人会像童年被这些黑暗的情绪、语言和态度对待之时一样,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和“遭遇”到现实里如同黑魔法师一般的人的伤害与叨扰。(此种情况,可详见“阴影原型”的文字部分)

       

      别小看魔法师

       

      客体关系心理学,可以说非常在意和关注所谓母亲、父母以及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格发展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个人认为并没有什么问题可言。但是,假如我们试着换一个视角,从原型的角度,更具体一些来说,从魔法师原型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切时,我们会发现,似乎一个孩子——哪怕从年龄上来说,的确是一个幼小的生命,其实是被小瞧了。

       

      实际上,从脐带被斩断的那天开始,人就已然走脱了那个只能将所发生的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的被动的生命状态。而在这之后的每一天里,人都无不想要去联结、拥有和驾驭这个世界。就像小魔法师们的所为——从幼儿发现语言能够召唤“活着的原型”开始,便一刻不停地练习着他(她)的魔法——牙牙学语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甚至还可能招致周围那些成年人的嘲笑和戏谑。但你看,即便是这样,我们却从未在幼儿身上看到那些成年人才有的多余的害羞与耻辱感。相反,小魔法师们正在抓紧时间练习着他(她)们的魔法,因为他(她)最终的目的,是要令天地、自然和鬼神为他(她)所差遣。

       

      结合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再看这块儿,魔法师原型被激活并影响人格发展的时期,刚好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肛欲期”。只不过前人的理论往往注重于幼儿通过控制肛门的排便来获得满足感上,但实际上,从原型的视角再看,其实小魔法师们是在学习着控制客体、控制自己,以及和控制本身有关的本领。他们学着用语言来撒娇,直接或是巧妙地提出要求,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以语言来胁迫客体为其所掌控。因此,在这一切的背后,无论对肛欲期人格还是魔法师人格,往往都深深隐藏起的,是失控时的崩溃感。深圳意象对话心理师

       

      于是,再看早期客体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之时,我们会发现,“魔法师”巧妙地将自己隐藏在了背后,化身成为当年那个受伤至深的孩子的形象,令我们将矛头一次次指向所谓的那时的父母和原生家庭。实际上,我们早已身陷魔法师以文字和语言所编织的精巧的叙事当中。作为治疗师,你要知道的是,哪怕是当年那位糟糕的母亲,亦或由那对糟糕的父母所搭建的原生家庭,如今都已然成为了魔法师心中驾轻就熟的资源——你不该轻易去深信对方叙事中的那个无力逃脱这一切的孩子,而对于眼前的这位魔法师,你该问的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你依然允许这一切还发生在你的生活中,或至少是影响着你的生命?你不该只是看到时至今日依然滴血的伤口,因为那通常只是黑魔法的一部分,你该了解的是,在这场“做法”的背后,魔法师的获益何在?深圳意象对话心理疗法

       

       

      片花:命运脚本,了解一下

       

       

      我知道这可能是很多读者都感兴趣的部分,但很遗憾,至少在这篇里,我们看不到更多有关命运脚本的内容了。因为关乎这个脚本的撰写,魔法师还缺少另外两件重要的法器——接下来的篇章里,我们会陆续谈到有关的话题。

       

      不过围绕当前这一篇所谈到的“语言”的部分,我们可以在“片花”中多剪切进一些内容。你看,语言无疑是命运脚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假如一个人、一位魔法师在他(她)最初的人生里,尤其是那个语言被激活的重要时期里,接收到太多负面、消极以及令人深感受伤,甚至深陷绝望的“关键词”,那么他(她)又将如何谱写一个令人感到满意,或至少也能有些许快乐的命运脚本呢?他(她)无法不去认同这一切,因为有一个重要的资源,此时恰是令其无法抽身的牵绊。而与此同时,他(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为原有的脚本添加各种巧妙的“转折”,来让自己一次次从中试图超越原有的脚本。但这真的能够实现吗?又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作者:那人,公众号:无梦之梦

      上一篇:魔法师(01)——新时代的崛起

      下一篇:魔法师原型(01)以个体之名,心目的觉醒

      其他专家

      电话 短信  地图    留言